|
手机版

CNKI大成编客-手机版

登录 | 注册 | |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

文献篇数

44199 篇

粉丝

3

全部文章(44211)
文献类型:

《伤寒论》吐利并见诊治分析

文章通过对《伤寒论》中吐利并见的方证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证型为实寒吐利、虚寒吐利、实热吐利、寒热错杂吐利、水气吐利、霍乱六个方面,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裨益。 [详细]
《国医论坛》2023年02期下载次数(0)| 被引次数(0)

从《金匮要略》探讨七情相反的运用及发展

“七情相反”源于《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中药配伍的禁忌之一,但随着实践的积累,医家认识到相反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若临床运用得当,能达到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可以说相反是有条件的配伍。《金匮要略》中,附子粳米汤、赤丸、甘遂半夏汤、栝楼瞿麦丸等方均应用“反药”以增强疗效。随着“反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物质基础也在... [详细]
《河南中医》2023年03期下载次数(0)| 被引次数(0)

遗邪内伏理论初探

《伏邪新书》首次提出“遗邪内伏”,将其归于伏邪之一,并解释为消除临床症状,但未能除尽病根,致遗邪伏于体内,伺机发作。其内伏的“遗邪”外感内伤皆可,而关于邪气的潜伏部位各家则观点各异,遗邪可致疾病复发,所致疾病缠绵难愈,而在复发之前病情常轻微难识,故临床常见患者无明显不适,但亦应详询病史,全面搜集四诊资料,见微知著,把握病机于出现病症之前。... [详细]
《新中医》2023年05期下载次数(0)| 被引次数(0)

基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现代“双心医学”的应用与外延

“心主神明”理论以藏象学说为基石,社会人文学、古代哲学与中医心理学思想渗透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实践反馈,其内涵愈发深刻,现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发病原理、诊断辨证、治疗法则以及预后保健等。结合现代生理病理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心主神明”的科学性得到证实,并形成了心血管科和心理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双心医学”。“双心医学”强调... [详细]
《中医药学报》2023年03期下载次数(60)| 被引次数(0)

从生辰八字看脏腑疾病——大数据时代命理健康研究

命理与中医,二者都以天干地支作为推断工具,遵循着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行属性联系各个脏腑器官,以生克制化来阐明生理变化的原因。受惠于追求相关关系的科学方法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便利,通过100余例临床检验,此研究初步建立起个人生辰八字与其脏腑疾病间的相关性,进而找寻出藏在现象背后的某些规律。虽然这种对应仍属粗略,从临床上检验,结论还远未达到臻于至善... [详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06期下载次数(60)| 被引次数(0)

中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清风拂去初春凛冽的寒意,暖阳下除了和煦的春风外,还有热火朝天的学术盛会,2月25日,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春日里拉开序幕,近20位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共同探讨络病学的学术发展。 此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 [详细]
《医师报》2023年2023-03-02期下载次数(9)| 被引次数(0)

重构“脑经”的理论探索

中医学对脑的认识随历史的推进而演变,但始终缺少对脑与其他脏腑经络的互动联系的认识。回回医学对脑的认识与中医学截然不同,认为“夫一身之体窍,皆藏府之所关合,而其最有关合于周身之体窍者,惟脑”,并提出“脑总司脏腑所关合”的论断。借鉴回回医学的“脑经”概念理论,提出依实据、鉴本末、循诊疗的“脑经”重构思路,即基于现代科学证据、借鉴本末树型经络理... [详细]
《中医杂志》2023年05期下载次数(174)| 被引次数(0)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语词札记

文章考察了《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的六个语词,或仅释其义,或兼校其文,总以祛疑解惑、阐明经义为旨归。其具体结论是:(1)“针除”犹言针砭,指的是采用针刺、砭弹的方法来治疗疾病;(2)“津泄”是同义复词,即渗泄、渗漏之义;(3)“嘶败”是同义复词,义谓“(声音)破散”,切不可据杨上善注语而删“败”字;(4)“敷”为“陈”字之形误,而“陈”则是“神”的借字,其义即“树... [详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年02期下载次数(49)| 被引次数(0)

《黄帝内经》方员补泻刍议

为探究《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与《灵枢·官能》中“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本文根据《黄帝内经》针刺补泻理论和历代各家观点,认为两者文字看似矛盾,但理论正确,共同参与组成《黄帝内经》针刺补泻体系。两者相同之处在于皆符合“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但所指的具体补泻内容不同——“泻方补员”重在补泻时机,“泻员补方”重在补泻手法。两文中的... [详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年02期下载次数(57)| 被引次数(0)

丹溪滋阴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丹溪滋阴思想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自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妄动相火煎熬真阴”的命题,滋阴思想的主要内涵,从最初丹溪提倡淡食静心以“养阴”之养生说和补养精血思路,经门人弟子阐扬发挥,丰富了阴虚及火旺的病机认识,临床针对气血精津及肾阴的不同滋阴治法得到梳理和拓展;到明代温补学说纠正降火滋阴、力主肾中真阴真阳说,... [详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年02期下载次数(47)|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