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在自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万物灵长的观念让人类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常常自带优越感,致使动物生灵陷于被虐待、滥杀甚至种族灭绝的生态危机中。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弊端。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抱着崇拜和亲近自然的态度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不妄自尊大,不任意胡为,别让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孤单的生命。
动物小说以动物世界为关注基点,集科学与想象于一体,融认知与艺术为一身,在意趣审美中彰显文学的广袤空间。
本文集通过梳理具有典型意义的动物小说,意在帮助读者了解动物小说的思想成因、审美价值,开启动物的情感之门,去倾听大自然中细微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瑰丽和坚韧!进而由个体到种族增进对动物存在的文化认同,建立现代生态意识。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在感受文本的趣味性之外有更多的收获。
动物小说之梦
想编一套关于动物小说的书,想法由来已久。当年师从朱自强先生,被他的课堂深深吸引,至今收藏着当时的笔记,但遗憾一直没有合适的机缘做深入研究。这次中国知网开办了编客活动,让我得以重拾旧梦。
中国的动物小说起步比较晚,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动物们多生活在寓言或童话里。像《黔之驴》《狼》三则,往往都是借动物影射人生,动物被列入低人一等的行列。而多数儿童文学作品里的动物们,又常常说着人话,过着人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的族类特征,被人类强行贴上某种品质的标签,像《三只小猪》等。所以,动物小说的产生应该说是与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变化相关联的。
当人类逐渐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与动物的关系不是主从,而是平等共生、彼此依存,人类看待动物的视角不是俯视而是平视,才会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小说。
沈石溪作为中国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小说作家,其大量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认识空间,使人们增进了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了解。小说《狼图腾》的热销,更是圈了一大批成人粉丝,生态平衡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人心。动物小说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优秀的动物小说借写原生态的动物生活反映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展示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动物们往往被驱赶、被杀戮,越来越陷入生存困境。2018年3月,全球最后一只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Sudan),在肯尼亚逝世。有关物种危机、全球生态平衡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提起!是时候讨论一下动物小说的价值了。
本文集研究了中外动物小说中的典型作品,汇集了知网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知网高红梅老师的热忱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