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
《作文通讯》2016年08期 张寒琪 下载(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在“变异”与“突出”两视角...
- 英语诗歌中的"变异"是指语言常规的有意识的偏离或者违背,这是文学语言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在英文诗歌中诗人经常运用"变异"的手段以突破陈规,通过新颖鲜明的诗歌语言来抒...[详细]
- 《新智慧》2018年02期
- 因为变异 所以深刻
- 什么是变异,孙绍振先生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感觉、听觉、语言、动作等等方面会超出常规的现象叫做变异。在解读课文时如果我们研究这些变异,就可以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详细]
-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 《生物的变异》课堂合作学习...
- 《生物的变异》一课的总体学习目标是认识变异的各种类型,并以此来理解生物的本质。但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与抽象的微观概念如基因、分子等有一段距离,很难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本...[详细]
- 《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32期
- “生物的变异”一节中难点的...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册第七部分“生物的变异”一节中,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这一知识点较抽象,以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所以我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详细]
- 《生物学教学》2007年08期
- 嫁接是否会产生变异?
- 1问题的提出:教材提法不一关于嫁接,在高、初中教材中各提出一次。高中教材在提出嫁接时指出:嫁接等营养繁殖具保持亲本性状的特点,并伴有类似的习题,如“香蕉”苹果嫁...[详细]
- 《生物学教学》1999年12期
- 剖析南橘北枳 透视环境引起...
-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详细]
- 《生物学教学》2007年05期
-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 【设计思路】生物的变异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破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详细]
- 《新课程(中)》2016年07期
- 运用变异理论促进学习更好发...
- 2010年起,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验研究",实践证明将变异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更好...[详细]
- 《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10期
- 有关变异的杂交实验归类解析
- 一、性状的改变是否为可遗传的变异,并确定其基因型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何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产生的变异个体其遗物质是否改变呢?关键要...[详细]
- 《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9期
- 基于变异理论的初中数学变式...
- 在变异理论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要突出体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对题目可进行递进变异、讨论变异、背景变异、问题变异或图形变异.[详细]
- 《中国数学教育》2015年Z3期
- 借助直观图形,有效辨析变异...
- 通过选择图形直观地辨析变异概念中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来突破变异概念中的难点。[详细]
- 《中学生物学》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