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有色眼镜走进了死胡同——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兼评《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01期 李逢春 下载(54)被引(0)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水浒传》


相关文章推荐
- 从“殿头”看中国传统文化中...
- “殿头”一词在唐宋史籍中指宦官中的一部分人,而在诗人的笔下则多是作为宫廷地点的代称。在元杂剧中正式出现了“殿头官”的称呼,因为表演的需要,他们出场时一般都有几句...[详细]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01期
- 中国传统文化对来华传教士的...
- 明末清初,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他们以文化适应为传教策略,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传教士被汉语和中国传统典籍深...[详细]
- 《文化学刊》2020年09期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
-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的交融。现代文...[详细]
- 《参花(上)》2020年06期
- 《我的孔子》及其他——我读...
- 读向以鲜《我的孔子》,感觉很独特。这部作品在选材、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表现出个性。可以概括为:文化的肉身、哲学的灵魂、史的因由、事的展开、诗性的情怀、敏捷的...[详细]
- 《星星》2016年32期
-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汉语...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的一抹,它包括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姿、源远...[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6年36期
-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
- 林语堂先生才识渊博、学贯中西,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声名远播,著作等身,散文、随笔更是其中精华。他一生旅居国外长达数十年,但是作品中始终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他...[详细]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 影视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 影视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传播方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工业化对于影视文学的影响越来越严...[详细]
- 《芒种》2015年06期
- 慢,如花一朵
- "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有慢的传统,更有慢的文化,我们从小就会听到,"你慢走","请慢慢吃","慢慢来,不着急"等等诸如此类的关心与问候,包括现在开车,父母和朋...[详细]
-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4年02期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
-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进行吸收和改良的过程。现代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这种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详细]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
-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迟滞...
-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派的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明确,在大力宣扬五四斯文化运动功缋的同时...[详细]
- 《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 人逢牛年宜励志
- 牛,作为六畜之首,从古至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牛是勤劳与奉献精神的代表,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详细]
- 《中国工会财会》202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