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孝:子女保全身体,是孝的内在要求
《知识文库》2015年14期 下载(44)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从“相人耦”到“人己和”—...
- 孔子之仁指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通过甲骨文“仁”字的十二个原形字,可以发现仁的原生特征是“相人耦”,即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对等的关心爱护之情。孔子将仁从具体的一般道德规范...[详细]
- 《孔子研究》2022年06期
- 孔子仁学思想在新时代的伦理...
-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以及“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结合儒家仁学思想的现...[详细]
- 《今古文创》2022年31期
- 孔子原理与现代科教伦理
- 中西文化的伦理原理是一致的,从最先提出年代看,伦理原理的发明权是孔子。孔子原理是孔子采用洞察的直觉思维得到的。简单地说,孔子应用将心比己、设身处地、换位思维、由己...[详细]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年05期
- 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看君子标...
- 君子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整部《论语》中的重要一环。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不无道理。孔子提倡君子之说,自然以君子的标准评价及要求其弟子。将视野缩放到《论语》...[详细]
- 《侨园》2021年Z1期
- 孔子“仁知相须”的道德实践...
- 孔子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础。孔子的道德实践主要体现在"治学""明礼""成人""为政"四个方面,而"仁"与"知"在其中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对学的重视、对礼...[详细]
- 《人生与伴侣》2021年26期
- 孔子的自述与自评:解读孔子...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师,一向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人们对孔子之德的仰戴之情自是显而易见的。但事实上,自古以来,对孔子之德的评价意见却是莫衷一是、纷纭...[详细]
- 《中国德育》2021年20期
- 浅谈孔子“孝”思想及其当代...
-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孔子的"孝"思想,有着特殊的教化作用。在当今社会,不孝敬父母的事件频频发生,弘扬孔子"孝"思想,有利...[详细]
- 《河北农机》2020年01期
-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 孔子是最为优秀、最为成功的道德教育家。孔子道德教育的成功基于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折中"色彩和"主德主义"的教育理想的设计;二是从人性出发的道德教育前提和独具特色的道...[详细]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 孔子义利观阐释
- 一“义”与“利”的重要性在春秋时代,如何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是对志士仁人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是他们的崇高理想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世俗的各种压迫和诱惑企图使他们...[详细]
- 《晋阳学刊》2003年03期
- 孔子义利观的积极意义
- 义利观 ,看起来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论题 ;但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对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或道德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及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主张 ,那么 ,它实际上是一个自人...[详细]
- 《经济评论》2001年02期
- 孔子:一个诠释的神话
- 人们关于孔子与孔学的种种论述、评议或谈论所涉及到的不外是三个层面的问题 :“实在的孔子”、“历史的孔子”和“符号的孔子”。其中后两者、特别是“符号的孔子”层面的问...[详细]
- 《齐鲁学刊》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