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对塞弗尔特“纯诗”的再认识
- 有的人的创作黄金期是短暂的,但塞弗尔特的创作黄金期却是一辈子。塞弗尔特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五个时期,尽管每个不同时期的创作风向标以及创作形式都有所变化,但每个时期都有...[详细]
- 《星星》2016年17期
- 塞弗尔特的“夜莺之歌”
- 塞弗尔特是捷克当代最重要的诗人,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诗风独特,坚持诗歌的抒情性,同时避免了浪漫派的矫饰和华丽,在叙述上力求做到平实而朴素。他执着地在生...[详细]
- 《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 赛弗尔特诗选
- 罪恶的城市工厂主,拳击手和百万富翁的城市,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城市,将军、商人和爱国诗人的城市它黑暗的罪行超出了上帝愤怒的极限:上帝被激怒。然后他一百次怜悯了它。因为他...[详细]
- 《诗选刊》2010年09期
- 不想平淡——捷克诗人赛弗尔...
- 非常惭愧,需要做本期美文大家选的时候,才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夜深人静,将借来的500多页的大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那是捷克诗人对祖国、对故人的回...[详细]
- 《美文(下半月)》2007年04期
- 伍尔夫与列斐弗尔的“1910年...
- 1924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班奈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中宣称: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变了。整整半个世纪之后,列斐弗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醒我们说:在1910年左右某种空...[详细]
- 《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1期
- 女人、紫罗兰和扇子——读塞...
-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道"光"为我们照亮了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在此之前,中国读者中大概还很少有人知道他。这道"光"太强了,以至于我们阅读他时带着太高的期待。...[详细]
- 《西部》2018年02期
- 塞弗尔特后期诗歌三首
- 坎奈尔花园直到晚年我才学到喜爱上寂静。有时它比音乐更令人激动。在寂静中震颤的信号出现而在记忆的交叉小径你会听到那些时间设法抹去的名字。夜幕降临时在树丛中我甚至经...[详细]
- 《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 “弗尔佩斯夫人幸福的夏天”
- 那天下午,当我们回到家里时,看见门框上钉着一条海蛇,钉子从它的七寸上穿过。蛇皮是黑色的,晶莹闪亮,它的眼睛似乎还在转动,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两排锯齿般的牙齿,就象吉卜赛...[详细]
- 《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3期
- 塞弗尔特诗选
- 高 兴 莫斯科 小步舞久已不再跳了, 竖琴久已失去最后的听众。古老宫殿中的展示柜 是死者的墓碑。 这里曾是杀戮战场, 克里姆林宫血染的墙仍呲牙咧嘴。给我们作证,你们这些穿...[详细]
- 《世界文学》2016年02期
- 试论马弗尔的“植物之恋”与...
- 《致他娇羞的女友》是马弗尔最受关注的一首名诗,诗中的"植物之恋"一直以来是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意象。现有的研究虽然从哲学、美学和植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由于对"...[详细]
- 《外国文学》2020年03期
- 雅·赛弗尔特的诗和回忆录
- 捷克诗人雅·赛弗尔特的诗在各个不同时期内容和风格变化颇大。这里介绍的六首都是他中年以后创作的。《祖国之歌》写于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遭受严重威胁之际。在这首诗...[详细]
- 《世界文学》198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