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故乡与鲁迅的返乡之路——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刘俐俐 下载(4067)被引(15)


相关文章推荐
- 鲁迅与隆兴寺观音像照片
- 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内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在北京居住过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其去上海后两次回北京探亲的暂住地,如今已是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这座鲁...[详细]
- 《文物天地》2021年12期
- 《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
- 1937年初,在鲁迅的亲友、学生们决定编辑《鲁迅先生纪念集》时,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问世了。自鲁迅逝世后,不少书店竞相剪辑报刊上纪念鲁迅的文章,编辑成书,坊间流...[详细]
-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11期
- 一本“导读”而成的书——鲁...
- 这部书稿的成因非常偶然。2019年的某天,我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来电,命我写一篇《朝花夕拾》的导读文章,只要两万字,是给中学生看的教学辅导通俗读物。我...[详细]
- 《文艺争鸣》2021年11期
- 鲁迅早期“意力主义”的中学...
- 青年鲁迅在介绍西方"新神思宗"思想家时,以"意力"对译其"意志",将之看作矫正西方19世纪物质文明偏至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晚清中国亟需输入、弘扬的一种主体性精神。就鲁迅早...[详细]
-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12期
- 在民间的鲁迅
- 当年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时,偶尔会翻翻展览室的观众留言,时常能够看到很热眼的文字,所说的观点都很朴实,然而文字跳动的感觉是流动的,有着意外之思。各行各业喜欢鲁迅的人有很...[详细]
- 《文艺争鸣》2021年11期
- “鲁迅在东南亚”的社会影响...
- 一、重返历史现场马峰(以下简称马):王润华教授,您好!记得您在《最后的重返》一文中讲到,"重返旧地方,就如重回历史现场,我们会更具有感情的激动、想象力、透视力,能找出历史...[详细]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02期
- 黄源两篇佚文中的鲁迅与《译...
- 2005年至2010年间,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九卷《黄源文集》。近日笔者在黄源主编的《译文》月刊上发现了黄源的两篇"编者附记",经查《黄源文集》《黄源回忆录》《百年黄源...[详细]
- 《新文学史料》2022年01期
- 鲁迅与中医药的纠葛
- 鲁迅说过很激烈地否定中医的话,于是,鲁迅对中医的态度,鲁迅与中医的关系,就成了被反复谈论、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的文章实在很多。有的文章,态度很严肃,是在学术的意义上探讨...[详细]
- 《新文学史料》2022年01期
- 被误解的鲁迅的“自否定”
- 鲁迅是我们的“民族魂”,但如今似乎已不再提倡读鲁迅,据说,连中学课本里的鲁迅文章都删除了不少。人们不理解鲁迅的冷酷,而他是知道自己的冷酷的,因为其中蕴含着他的爱...[详细]
- 《文学自由谈》2022年03期
- 鲁迅:铭刻在大连历史时空的...
- 大连地区的报纸、杂志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登载鲁迅作品,引起了当地知识分子的重视。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很快便成为东北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随之留下了鲁迅与大连弥足珍贵...[详细]
- 《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05期
- 沦陷区的鲁迅纪念:精神的张...
- 作为一个特殊的时空存在,沦陷区的鲁迅纪念颇为活跃且意蕴丰赡。沦陷区强烈的民族屈辱感,使得其时其地的鲁迅纪念经常隐含着对日伪政权的批判,传递出文人安身立命的真切考...[详细]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