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的研究证据及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王湘,程灶火 下载(568)被引(17)


相关文章推荐
- 内隐记忆实验综述
-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或不需要进行有意回忆的情况下,已有经验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内隐记忆主要有实验性分离范式、加工分离范式、信号检测论范式和非参数模型等实验方...[详细]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 ng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详细]
- 《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8年05期
- 内隐记忆:看不见的精灵
- 曾经担心过这么一个事儿:学会开车之后,会不会在某个长假出去没心没肺happy之后,回来就直接将开车技能忘光光了?现在终于知道,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其实不怎么可能,因为掌管这...[详细]
- 《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5年11期
- 加工深度及形式对内隐记忆的...
- 本研究运用诱发实验性分离方法,对内隐记忆与加工形式、加工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学习时的认知加工形式与提取时认知加工形式匹配与否,如同影响外显记忆一样,...[详细]
- 《应用心理学》1994年03期
- 内隐记忆特点的新探索
- 从1911年Claparede发现遗忘症病人有回避条件反射记忆到Graf和Schacter于1985正式提出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再到内隐记忆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焦点,研究者对内隐记忆的定义、研...[详细]
- 《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 内隐记忆研究的实验方法探索...
- 为客观计量初学后潜留的内隐记忆效应和探索内隐记忆叠加效应的内在机制,创用了“重学──分离法”。结果发现:“重学──分离法”能有效地测得初学后内隐记忆的保存量;重...[详细]
- 《心理科学》1996年01期
- 关于无意或内隐记忆
- 关于无意或内隐记忆基心增近年来“无意记忆”一词渐被“内隐记忆”一词所替代。任何行为都会在机体上留有或深或浅的痕迹,从而对以后的行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从这个意...[详细]
-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
- 内隐记忆中意识与无意识加工...
- 1 引言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自己不能意识到的但又能自动地对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而与之相对的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则是指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的反映。内隐记...[详细]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
- 内隐记忆的年老化研究
- 1引言记忆研究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测量(如回忆和再认等)和间接测量(启动)。利用直接测量法对青年和老年记忆功能(外显记忆)的研究,大都表现出成年至老年记忆...[详细]
- 《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任...
-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任务分离范式动向叶阁蔚,杨治良(华东师大心理系)一、概述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详细]
- 《心理科学》1994年02期
- 试论内隐记忆的性质和理论解...
- 沿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阐述了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深入分析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并将其与一些相关概念(诸如外显记忆,无意识记,内隐学习,启动效应,实验性...[详细]
- 《心理学动态》199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