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目标的视角例析史料运用及其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3期 姚焕成 下载(6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历史结论”教学之感悟
- 历史事实的确凿无误,历史结论的贴切无虞,是高中新大纲和人教版新教材构建学科体系的两大支柱,各项教学目标的实施,也绕此而展开。现今素质教育已主导了中学历史教坛的方...[详细]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02期
- 历史
- 2017年高考历史考纲给考生提出的四大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和2016年考纲的要求一样...[详细]
- 《考试与招生》2017年02期
- 对历史结论教学的几点看法
- 历史结论是根据历史发展的现象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 ,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 ,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历史结论的教...[详细]
- 《教学与管理》2002年07期
- 历史结论的理解与阐释
- 一、历史结论的理解1.历史结论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详细]
-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1年11期
- 历史:读图说史
-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学会分...[详细]
- 《招生考试通讯(中考版)》2021年10期
- 从新《课标》看历史教学中的...
- 历史结论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体例对历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详细]
- 《历史教学》2003年06期
- 例谈历史结论型选择题的类型...
- 历史结论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性质、目的、特点、作用、影响以及局限性的主观认识,它因素材来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能灵活考查学生的知...[详细]
-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4年04期
- 历史解答问题指向类试题:透...
- 新高考考情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问题指向类(“说明、表明、反映”)试题几乎占据了高考12道选择题的一半,可见其在新高考试卷中的分量。问题指向类(“说明、表明、反映”)试...[详细]
-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22年04期
- 从“史实”到“史识”
-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对史料的记忆和历史结论的掌握,而对于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教学则失之薄弱,很难培养学生的史学能力和思辨思维。基于此,笔者探索出"史实—史识"的教学方法...[详细]
-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年08期
- 历史结论设问教学法探究
-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究了利用历史结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多种以教材中的结论设置问题方法,其对历史教学有突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详细]
- 《考试周刊》2013年46期
- 浅谈历史结论的处理方式——...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确结论的史实依据和理解结论的多元表达,引入其他观点,打破思维定式,鼓...[详细]
-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