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观音诞——慈悲观世音的祭典和故事
《紫禁城》2011年03期 殷登国; 下载(203)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妈祖文化中的观音妈联视觉艺...
- 立足宗教学阐释妈祖文化中的观音妈联概况,探究其视觉装饰意趣、表现手法奇特和色彩内涵丰富的图像特色,梳理其实用、文化、娱教的传播价值,为研究妈祖形象的多元发展及交流...[详细]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36期
- 大理白族观音形象变化背后的...
- 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观音的形象出现了很多变化,有阿嵯耶观音、梵僧观音、观音老母、观音老爹等。解析这些不同形象形成的原因,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详细]
- 《大理大学学报》2020年07期
- “观音”译名与中国传统语言...
-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的"观"已具备了与其在佛教教义中相类似的文化涵义和特性,二者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观"既反映出东方认知思维的某些共性,也是全人类共有...[详细]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 以观音为代表的理想人格艺术...
- 以观音为代表的理想人格,具有智慧、进取、勇气、力量的男性特质,又有慈悲、美丽、聪慧、柔韧的女性特质,同时具有随类示现的双性化特质。可以说是一切大乘菩萨所表现出来的...[详细]
- 《艺海》2017年11期
- 杨柳观音与观音柳
- 杨柳观音的原型是千手观音,但其形象建构,既吸收了其他观音造像的元素,又融汇了华严、天台的理论阐释。宋元以降,以"杨柳枝""净瓶""净水"意象群为中心创作的观音偈赞,不胜枚...[详细]
- 《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 越南的观音信仰研究
- 本文叙述了佛教传入越南后,观音信仰随着佛经的翻译、僧众的信仰,以及统治者的重视而逐渐向民间传播,这种传播在民间通过歌谣、造像等艺术方式得以实现。佛教传入越南后的本...[详细]
- 《佛学研究》2018年01期
- 从神圣到世俗:观音形象的变...
- 本文依据佛教经典、观音文化和历代观音造像,从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美术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对观音形象变性历程进行研究。从古印度到中国,观音的神圣性...[详细]
- 《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02期
- 四川遂宁当代观音信仰的复兴...
- 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经过了一个本土化和女性化的过程。在遂宁历史久远的广德寺和灵泉寺是观音信仰的文化空间。广德寺的观音信仰与克幽禅师紧密联系,遂宁及其周边盛传的...[详细]
-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6期
- 善念、善生、善行天下——遂...
- 遂宁观音传说由来已久,历史传说、古迹道场、信仰群体俱全。考察遂宁的观音文化,理清其线索,认识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旨有三:第一,从善念的观念史角度厘清遂宁...[详细]
-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6期
- 观音形象在汉地女身化的途径...
- 观音形象在古代印度为男身。而在观音信仰传入汉地的过程中,观音由男身逐步转变为女身。在此转变过程中,妙善公主和马郎妇这两个女身观音传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转变一方...[详细]
-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6期
- 观音信仰在新马华人社会网络...
-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社群中流行的是民俗形态的观音信仰。中国传统佛教在新马一带传播并扎下根基,此种普遍的民俗形态的观音信仰功不可没。至于观音信仰在新马华人社会网络...[详细]
-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