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笪重光出佛入道问题研究
- 明清时期,京口(今镇江)及周边地区人才辈出,艺文昌盛,"家诗文而户笔墨"。张九徵、查士标、笪重光、恽寿平等等,一大批文人、艺术家、收藏家出现。其中笪重光(1623—1692)较引...[详细]
- 《中国书画》2020年03期
- 也谈“留白”
- "留白"雅称"余玉"。中国画讲究留白,尤其是山水画。清人笪重光的《画筌》中就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一种蕴含在画面中的智慧,给人以无限遐思,意味深长。明代张...[详细]
- 《书屋》2016年01期
- 智慧留白,人生至境
-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白宣纸上聊聊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留白,但正是这留白,使中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笪重光于《画...[详细]
- 《晚晴》2015年05期
- 《画筌》以诗言画——代有名...
- 开宗明义,是经典文论的惯用写作方式,有人把它陈为前言。《画筌》的前言内容思想很丰富,而"代有名家,格因品殊"位于《画筌》前言的首句,可谓核心中的核心。"格调"是明清诗学...[详细]
- 《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20期
- 虚实互化与现实摧毁——北岛...
- 虚与实是两种异质的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哲学上的一对命题。《易经》中有阴阳相推之说,老子有"大成若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说,荀子有"形具而神生"之说。这些观点里面...[详细]
- 《写作》2012年Z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