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曹顺庆 下载(5176)被引(53)


相关文章推荐
- 科技人文与中国的新文科建设...
- 新文科建设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进程中科技人文将起到某种范式的作用。它对传统的人文学科研究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并给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详细]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比较文学学科的消亡与再生
- 比较文学是一门易遭人诟病的学科,自它成立之初到现在,不断有学者对之进行质疑、反思甚至否定。但中国学者从学科发展的历程、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对质疑之声进行了反驳。事实上...[详细]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 大学生阅读调查与比较文学学...
- 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课题以调查问卷方式来研究大学生阅读行为和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影响,以此进一步推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详细]
- 《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 由比较文学学科特点看它在成...
- 比较文学学科具有跨越性、开放性与人文性等三大特征。相应地,成人教育中的比较文学课程对成教生的功效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帮助他们确立世界文学观,二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三...[详细]
- 《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 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
-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课。与此相应,王向远教授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无论在框架结构的安排,理论概念的阐释还是语...[详细]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
-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教学改...
- 教育是促进人类道德与物质进步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因为比较文学学科具有...[详细]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6期
- 跨文明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
- 跨文明研究,是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第一、二阶段之后的一个新阶段,即以跨东西方异质文明研究为特征的第三阶段。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兴起以及对建构跨文明比较文学学科理...[详细]
-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 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与“...
-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详细]
- 《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 历史发展的趋势与人为划定的...
- 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范围有着人为划定的痕迹 ,这种人为性特点引起一些人对其存在必要性的质疑。但在看到其人为性特点的同时 ,也应看到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面。比较文学的...[详细]
- 《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 一棵绿色的理论之树——简评...
- 20年来,中国的比较文学理论建设卓有成效,著作、教材品种不能说蔚为大观,也可说相当可观。但坦率地说,时下流行的这些“原理”、“概论”、“教程”之类的理论著作,无论是基...[详细]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 创新的意识 严谨的学风——...
- 比较文学是对人类的共性、民族特色为对象的文学研究,具有开放性、比照性等特点。王向远教授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在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详细]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