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
《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孟华 下载(3803)被引(134)


相关文章推荐
- 跨文化形象学的中国方法:超...
- 由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主导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在跨文化形象学领域已耗尽其理论能量。既往对形象学观念与方法的反思,没有就理论本身进行学理性考察,而是从其“西方”属性...[详细]
- 《文学评论》2022年06期
- 当代形象学视角下《侠女奴》...
- 本研究在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关照下对比细读《侠女奴》的原文本与译文本,并结合译本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周作人在汉译本《侠女奴》中偏离原作的"异域他者形象"进行解...[详细]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
- 近四十年我国异域形象学研究...
- 异域形象学传入中国近四十年的时间中,相关内容以书籍和文章的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著作所探讨的问题的流变比较全面及权威地记录了异域形象学在中国发展的动态过程。...[详细]
-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
- 跨文化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方...
- 为了解决跨文化形象学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比较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跨文化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对象上,跨文化形象学从单...[详细]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法国形象学研究范畴中“他者...
- 法国形象学派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法国形象学研究的演变过程中,"他者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在各个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独特的阶段发展性和延续性。本论文...[详细]
-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1期
- 中国之“形象”与西方形象学...
- 20世纪90年代,经过孟华等学者的介绍,西方形象学才逐渐为中国所了解,并对中国比较文学领域乃至整个学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探讨"形象"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详细]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
- 形象学的文化转向
- 比较文学形象学一直就与文化问题有关,形象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一国文学中所描绘的他国形象。因此,被描绘的异国形象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更是一个文化形象,代表着一个国...[详细]
- 《人文杂志》2005年06期
- 关于形象学实践的几个问题
- 形象学,即关于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是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比较文学热”初起的时候,有关形象学的话题就...[详细]
- 《文艺评论》2005年06期
- 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
- 形象学研究文学中的异国异族形象,研究这些形象怎样被曲解、夸饰和想象,进而探索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及深层文化意蕴。形象学也重视他者形象与自...[详细]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 政治化的言说与先锋性的重塑...
- "十七年"时期,美国当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内部发行"的方式被译入新中国,用作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反面教材。在此背景下,身处文本外部的言说者通过公开述评将小说...[详细]
- 《东方翻译》2020年01期
- 比较文学形象学:成绩与反思...
- 异域形象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术热点之一。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形象学还可以作为一种观照其他研究对象的方法视角,这类研究共享着同一个学术旨趣,即紧扣形象本身的意指...[详细]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