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东固、长汀调查与思想上的伟大转变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唐莲英;丁仁祥; 下载(9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对毛泽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标...
- 毛泽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毛泽东武装割据的思想产生于何时,学术界仍有不同之说。其中最为流行的一说,即认为毛泽东于1928年10月和11月...[详细]
- 《高校社科信息》1995年06期
-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对革命...
-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详细]
-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8年01期
- 皖西武装割据形成的探讨
- 皖西党组织在大革命失败后,按照党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经过两年的艰苦准备工作,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起,掀起了六安县独山、七邻湾,霍山县西镇...[详细]
- 《江淮论坛》1982年04期
- 方志敏式根据地的建立是实行...
-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入低潮。但是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前进了...[详细]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动员工作...
- 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动员策略的有效执行,其实践策略主要围绕着以"湘赣边武装割据"为核心任务、诱导性动员与规范性动员双管齐下、叙述内容通俗化与...[详细]
- 《世纪桥》2020年03期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教...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了土地革命、武装割据的实际,克服了一切困难,并因时因地制宜,创新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机制和方式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伟...[详细]
-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4期
- “红旗”命运的两次争议及科...
- 党历经96年的探索方得今日之成就。探索中伴随着各种争议,其中有两次关于"红旗"命运的争议,在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井冈山武装割据初期,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表...[详细]
- 《世纪桥》2017年07期
- 抓紧革命老区执政党建设
- 革命老区一般是指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定时期内通过武装割据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域。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详细]
- 《人民论坛》1995年03期
- 论三湾改编在党建史上的地位...
- 三湾改编在中国共产党党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第一次把党的"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设想辅助于实践,而且还开创性地解决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问题,完善了基层党组...[详细]
- 《才智》2011年03期
-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最大” ...
-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党章这段话,是党中央在新世纪之初,居安思危,向全党提出的警示。因此,尽管仅有3O多字,却字字千钧...[详细]
- 《决策与信息》2003年07期
- 浅论渭华起义的历史特点和对...
- 陕西渭华起义爆发于1928年,是大革命初期西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革命起义。渭华起义的历史特点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党的一批优秀革命干部和起义战士;走...[详细]
- 《西部学刊》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