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对氨基酸态氮的吸收与利用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3期 曹小闯;吴良欢;马庆旭;金千瑜 下载(2156)被引(70)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效分解水产原料的菌株分离...
- 为从一种组成未知的商用复合菌中分离并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详细]
- 《海洋与湖沼》2015年04期
- 3种接种方式卤水发酵中主要...
- 目的探讨卤水发酵过程中主要指标酸度和氨基酸态氮、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方法以2家品牌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卤水配方为参照,实验室自制样品后采用接入不同老卤水与自然发酵组进...[详细]
-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09期
-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苦草的生理...
- 研究了苦草在不同浓度(0.02,0.05,0.10,0.30,0.60,1.00,3.00mg/L)铵态氮中暴露14d后,其生物量的变化、叶片游离氨基酸态氮、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O2-·信号强度、抗氧...[详细]
- 《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 腐乳生产菌种的选育
- 从毛霉MucorZ3l8出发,选育出M.Z328变异株。研究了M.Z328变异株的前酵条件:T=30±1℃,相对湿度95%.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实验,前酵时间仅需...[详细]
-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
- 发酵产品的质量与微生物的产酶能力和发酵条件息息相关。为提高水豆豉的发酵品质,采用单因素法结合响应面法对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水豆豉的条件进行优化...[详细]
- 《中国调味品》2020年02期
- 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
-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详细]
- 《生物技术通报》2016年04期
- 真空包装麻酱中腐败菌的分离...
- 为研究特征腐败菌的腐败原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从5,26,36,46,5/46℃(5℃培养24 h后放入46℃培养24 h,如此交替进行)等5个贮藏条件下腐败变质的麻酱调味料中分离出8株腐败菌...[详细]
- 《中国食品学报》2017年06期
- 固态发酵生产菜籽肽菌种的筛...
- 以黑曲霉、白地霉、宇佐美曲霉、雅致放射毛霉、产朊假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菜籽粕为原料,氮溶解指数、氨基酸态氮、肽得率和蛋白酶活力为评...[详细]
- 《食品科学》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