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血压:食不过五味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05期 下载(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三参五味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
-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使用三参五味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详细]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8期
- 五味功过应知道
- 五味,即辣、酸、苦、甜、咸等五种味道.这五种味道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独特的作用,长期缺乏其中哪一种,都可能导致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诱发病变.这是因为五味分别补养心、肝、脾...[详细]
- 《中国食品》1989年05期
- 五味与人体的关系
- 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五味能滋养人体,古人早有论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阴”是指五脏而言...[详细]
- 《内蒙古中医药》1985年03期
- 对《内经》饮食五味学说的探...
- 饮食五味(这里指一切饮食物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人体必须从饮食五味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但反过来说,饮食五味的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详细]
- 《广西中医药》1979年04期
- 五味
- 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于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彭祖摄生养性论》〔解读〕据史书载,彭祖姓笺,本五帝颛顼之后,封于彭,尊...[详细]
- 《科学养生》2007年01期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
- 就《内经》所提出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之论述,对饮食五味的作用、饮食五味与体质及发病的关系、饮食五味与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详细]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内经》“五味”理论浅析
- "五味"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和《本经》;《内经》对"五味"理论的阐发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根据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各自的协调平衡,说明五味的生克制化乘侮关...[详细]
-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年02期
- 《内经》五味理论考释
-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对五味已有广泛的实践认识记载,如《左传》的"昭公元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均记载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先王之济五味"、"气为五味"、"以奉五味"等,...[详细]
- 《广西中医药》2013年04期
- 从“谨和五味”看《内经》健...
- 《内经》将"五味"作为化生之源,同时又强调了"过用"则为害的一系列不良影响。"谨和五味"是《内经》"食饮有节"养生态度的体现,其相关论述表达了《内经》对健康的多层次要求,...[详细]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2期
- 略论《内经》中的饮食五味学...
- “人以食为天”。饮食五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人体必须从饮食五味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但反过来说,饮食五味的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的因素。...[详细]
-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7期
- 《黄帝内经》五味理论中的若...
- 《黄帝内经》对于五味影响五脏的论述存在有不完全一致之处。过食五味损伤五脏的基本规律具有多样性,可以伤及本脏、所克之脏、克己之脏等,远非损伤所克之脏这一种情况。利用...[详细]
- 《中医杂志》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