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殿下”不是“陛下”
- 对人物的称呼而言,古人用得较多的"殿下"和"陛下",一般人较容易混淆,以为"陛下"就是"殿下",其实不然,"殿下"是"殿下","陛下"是"陛下",不能混为一谈。"殿下"和"陛下"都是敬称...[详细]
- 《语文月刊》2017年02期
- 教材中称谓美学探微
- 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恢复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称谓也在考查范围之内。对语文教师而言,掌握必要的古人称谓的常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打...[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Z1期
- 敬辞≠敬称
- "敬辞"和"敬称","谦辞"和"谦称"这两组概念经常令人困惑,现加以分辨。敬辞,又称"敬语",与"谦辞"相对。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详细]
- 《语文月刊》2018年05期
- 董汝超君传
- 首先声明一下,这位仁兄姓董名汝超,而不是叫董汝超君。你懂的,毕竟这样不伦不类的名字还是很少见的。君,是我对他的敬称。原因很简单——他不仅是我的同学,还是我的铁杆粉丝...[详细]
- 《作文通讯》2017年04期
- 谦称和敬称的构成类型
-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 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 (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详细]
- 《语文天地》2006年01期
- 谈简化姓名的敬称
- 古代诗文往往在被使用的姓名中去掉一个字或两个字,以代替全名,然后添上一个“君”字或“公”字,表示敬称。一般说来,只写姓而不常写名。年岁不大而职位较低的人,敬称时,常用...[详细]
- 《语文知识》1994年05期
- 书信敬称30例
- 在人际交往中,给人复函,称其来信,常用美称和敬称。美称中常含"玉""琼""瑶""兰""芳"等字眼,言其书信之精美;敬称中常含"大""宝""惠""赐""华"等字眼,对其书信表敬重。下列30例...[详细]
- 《语文学习》1996年03期
- 敬称和敬词
- 敬称和敬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它们混淆等同起来。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一般都是名词,虽然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您”。敬称的情况有: 1.对君主...[详细]
- 《语文天地》2002年16期
- 如何称呼自己与对方——漫话...
- 去年6月,本栏目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古汉语专家陈璧耀教授的文章《如何称呼对话双方的亲属》,在老师和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恍然大悟地说,总以为对比自己年长的同辈称一...[详细]
- 《中文自修》2011年03期
- 厉害了,我的老师
- 老师不但将"为人师表"做到淋漓尽致,更是一位充满学者情怀的人。老师的博闻强记、不沾沾自喜的谦虚、永远乐于学习的心,都令她担得起"先生"这一敬称。一直想对老师说一句她或...[详细]
-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18年12期
- 称呼漫谈
- 汉语从古至今一直很讲究称呼,根据对象、场合的不同,称呼可以分为以下12种。敬称适用于称长辈、领导和自己所尊敬的人。“您、阁下、先生、女士”等是敬称;对人称字是敬称,如...[详细]
- 《语文知识》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