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浅释《桃夭》《出其东门》及...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反映周朝男女爱情和婚姻的作品。当今社会,民众的爱情观和两性相处模式有着复杂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离婚率的提升和越来越多...[详细]
- 《名家名作》2022年07期
- 桃夭: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作为这个国度皇冠上的明珠,地位自然首屈一指。其中,《桃夭》这首诗更是《诗经》中的极品,对后世影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桃...[详细]
- 《华北电业》2021年03期
- 《周南·桃夭》臆说
- 文章用文字学文献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桃夭》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而认定了桃之夭夭的具体所指,并进而探讨了桃的比兴意义,明确了作品的主题。[详细]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诗·周南·桃夭》新解
- 对《诗·周南·桃夭》一诗,从古文字、出土文献和古代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详细]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 《桃夭》的多重隐喻意象
- 《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详细]
- 《河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 千古喜庆贺嫁诗:《诗经·周...
- 《诗经·周南·桃夭》是一首祝姑娘出嫁的诗。本文将对诗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夭夭"与"灼灼","之子于归"与"宜其家室","有蕡"与"蓁蓁",《桃夭》何能与后妃联系起来,进行一...[详细]
- 《名作欣赏》2018年07期
- 参物取象以制人纪:《诗经·...
- 《诗经·国风·周南》的《桃夭》诗中"桃"之物象,不仅通过《诗经》以及《大学》等经书对其齐家之意的取喻,成为"经"之意义上的经典;亦因其鲜活切著,在文学传统的所谓"桃花诗...[详细]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
- 《周南·桃夭》:国君嫁娶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详细]
- 《文史知识》2021年11期
- 《诗经·桃夭》:善与美的统...
- 《桃夭》篇的写法讲究。这首诗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探讨。《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5期
- 桃之其华——《桃夭》鉴赏
- “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古时女子出嫁前,总会唱起这歌谣,祝福新娘子的婚姻幸福美满。屋里头布满了喜庆的红纸,明晃晃的大红喜字贴在门上,红锦缎...[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22年08期
- 找寻生命的归宿:从《诗经·...
- 家是个体成人乃至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诗经·桃夭》向人们敞明一种家的原初理解,昭示着个体经由家而成人的基本范型。《桃夭》所呈现的生命历程乃是置身天地之间的个...[详细]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