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童年 追忆过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底蕴
《语文天地》2013年16期 高玉华; 下载(186)被引(1)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化底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关文章推荐
- 先生教我读“鲁迅”
- 或许不合时宜,但我的确毫不讳言对鲁迅作品的喜爱,也不讳言对时下中小学教材删减鲁迅作品的现象的批评。在我看来,读一点鲁迅,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这...[详细]
- 《湖南教育(B版)》2019年07期
- 鲁迅是“尖酸刻薄”的吗?
- 必须承认,很多学生在深入阅读之后,都对鲁迅产生了"尖酸刻薄"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还很难消除。比如,《故乡》里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经典描写,有女生就提出,鲁迅可以批判杨...[详细]
- 《湖南教育(D版)》2020年06期
- 横眉冷对千夫指,落笔不忘书...
- 提及鲁迅,人们每每会因其文学成就而侧重探寻其文字深处的奥秘,却常常忘了鲁迅也有生活化的一面他的文字直指人心,犀利如刀枪剑戟,却也关怀市井,字句间流露出对天地乡壤的关...[详细]
-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20年06期
- “宠娃狂魔”鲁迅:只是看起...
- 对于鲁迅先生,相信每位读者都不陌生——他在三味书屋上学,有一次迟到了,就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他觉得"学医救不了更多人",于是开始写文章,一不小心靠稿费成了有钱人;他严...[详细]
- 《初中生》2020年Z1期
- 鲁迅曾是“明星老师”
- 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履历相当丰富,除了当过公务员和医生外,还教过书。他短短56年的生命里,有18年在讲台上度过。教书虽不是他职业生涯的首选,却是除写作外,...[详细]
- 《初中生》2020年16期
- 从《一面》看“衬托”之妙用
- 《一面》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成于鲁迅先生逝世当月,寄托着作者阿累(朱宗仁)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描述了鲁迅先...[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24期
- “鲁迅理发”质疑
- 不少报刊都曾登载过关于鲁迅理发的一件趣事,说是鲁迅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得破旧,便乱剪一通了事,鲁迅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铜元付账,比应付的多了很多。又一日,鲁迅再去理...[详细]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8年...
- 人到中年,想和鲁迅喝一杯
- 我少年时对鲁迅的认识,大概是与其他孩子差不多的,无非觉得他写了很多文章,那些文章都被形容为"匕首",于是便想当然地把鲁迅当成了武林人物,觉得他很厉害、很伟岸。小时候读...[详细]
- 《万象》2019年09期
- 多面鲁迅的魅力
- 他有七十多个用来发表文章的"马甲"。他既是位作家,也是位学者,还是位电影爱好者。他是个只要别人开口借钱,断不会回绝的人。他是个经常笑的人,不是微笑,而是哈哈大笑。……...[详细]
- 《求学》2019年19期
- 再读鲁迅
- 一、首因效因的显现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少年的记忆是难忘的,青年的记忆是一生的。来到绍兴鲁迅故里,方知“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这话的真切含义。鲁迅的祖父周福...[详细]
- 《现代语文》2006年02期
- 鲁迅的金质奖章
- 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每次考试十有九回是第一名。按校方规定,每考试一次凡成绩优胜者,可得到学校发给的三等银质奖章一枚,积四枚三等[详细]
- 《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