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国的和氏壁是怎样跑到赵国的》一文的异议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Z1期 吴经彪; 下载(20)被引(0)
关键词: 《楚国的和氏壁是怎样跑到赵国的》 《东周列国志》


相关文章推荐
- 南辕北辙
- 有个人坐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一个路人说他要去楚国。路人就问他:“你要去楚国,应该向南走,怎么向北走呢?” 那人回答说:“没有关系,我的马特别好!” 路人告诉他:“你的马虽...[详细]
- 《Women of China》2004年03期
- 篆刻成语故事
- 名列前茅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释义:前茅本为古代楚国军队前哨斥候为通报后军而举的茅草,后用以比喻名...[详细]
- 《青少年书法》2019年23期
- 释“梼杌”
- "梼机"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史书名,与晋史《乘》、鲁史《春秋》性质相同。但此书早就散失,无法确知其内容。"梼杌"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详细]
- 《文史知识》1989年09期
- “不倒翁”的由来
- "不倒翁"一词指善于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在权势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者。这显然是贬义,殊不知"不倒翁"一词原本是个褒义词。春秋时,楚国有个卞和游荆山,采得一块玉[详细]
- 《语文月刊》1997年10期
- 楚国贵族佩饰形式初探
- 有关楚国贵族的佩饰形式的研究应是建立在较多的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到目前为止,楚国的君王墓葬发掘较少,其它阶层的楚国贵族墓葬虽有较多的发掘,但由于盗掘现象严重,...[详细]
- 《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04期
- 对楚语和北方方言关系的探析
- 楚国从小的诸侯国发展到大的南方一强,其语言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从秦汉开始,楚语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开始萎缩,其语言区域逐渐变小,到魏晋时期,楚语已失去其原有的语言活力独...[详细]
- 《内江科技》2009年07期
- 释楚国金币中的“■”字
- 楚国金币中的 ,字形奇特,一直未能确释。本文结合它的异文 ,指出它和传抄古文《尚书》中的 是同一个字,币文中读为卞。卞本为鲁国故地,战国时并入楚国。卞币由楚国铸造,使用...[详细]
- 《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一)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一)李运富阅读出土文本,或将文本字样整理篇单字表,常常会遇到一些音义不明的字样,这时就需要对该字样从形音义诸方面进行考试。关于考古文字的方法,...[详细]
- 《古汉语研究》1996年03期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二)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二)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二)@李运富...[详细]
- 《古汉语研究》1997年01期
- “荆”“楚”名辨再析
-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详细]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三)
- 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三)李运富三、与理据的分析解说有关之字汉字构形学告诉我们,汉字的形不是随意乱划的,从理论上说,每个字形的构成都是有理据的,东汉的许慎就知道某形...[详细]
- 《古汉语研究》199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