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艺术评论》2007年06期 雷嘉; 下载(145)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传统音...
- 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思想是以“天人合一”“天人关系”为中轴。认为音乐是自然宇宙和谐的体现,音乐的运动与宇宙的运动具有同一形态。对自然与人及音乐的关系的阐述乃是中国古...[详细]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音乐养生的“静养”和“动养...
- 本文通过音乐养生的"静养"和"动养"(与之相对应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养生疗效。针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年轻人喜好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而老年人则喜好比较静的音...[详细]
- 《大舞台》2011年09期
- 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
- 心理境因是欣赏和演奏中国古代传统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演奏和欣赏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目前高校教学目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古筝的心理境因是...[详细]
- 《黑龙江科学》2017年09期
- 李贽思想对乐舞的影响
-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思想禁锢,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进行反思,肯定了道家的"真",他的《焚书·童心说》谈及...[详细]
- 《牡丹》2019年17期
- 寓教于“乐”——从三个侧面...
- 今人围绕"乐教"一词谈论的主旨,往往是如何从中国古代传统当中吸取音乐审美教育的经验。其实"乐教"的意义远非如此。"乐"区别于"声"和"音",是通于伦理的音乐,它的本质是"礼"...[详细]
- 《文史知识》2014年04期
- 两岸艺术中的新传统——《水...
- 从《水月》和《雷和雨》的比较中可见出两岸艺术中新传统的当代呈现状况。新传统是指因参酌西方影响而创生从而与中国古代艺术传统有所不同的中国现代艺术传统。《水月》在现...[详细]
- 《美育学刊》2015年03期
- 论民族唱法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民族声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生存发展了五千多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古代传统声乐时期:第二阶段(1911-1978):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诞生与成长时期;第三阶...[详细]
-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06期
-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
-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艺术实践的影响却是极其有限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未给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详细]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 “板式”音乐漫议
- 板式结构的戏曲声腔,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其形成与发展有着广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即讲究板和节奏的变化.汉代《大曲》那快速、强烈、奔放、热烈的“...[详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操缦与临池——古代书论与琴...
- 中国古代琴论与书论都非常丰富,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由此探寻中国古代传统理论的基本规律。琴论与书论的共通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自然的抽...[详细]
- 《书画世界》2013年06期
- 谈刘天华对二胡引进西洋乐器...
- 本文介绍了刘天华对二胡的现代化改革和对二胡音乐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一个世纪以前,二胡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且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只是在民间比较流行,然而正是因为有...[详细]
-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