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冈石窟造像中的色彩语言分析
《艺术品鉴》2016年12期 王文静


相关文章推荐
- 鲁南石窟造像的特点
- 鲁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尤其是孔孟文化、运河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鲁南地区石窟造像活动比较频繁,分布较广,成为南北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鲁南地区的石窟具有...[详细]
- 《北方文学》2016年26期
- 刍议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美学风貌进行了分析。古拙残缺之美、形态生动之美、意象浑融之美是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主要美学特征,其中既有佛像雕刻...[详细]
- 《戏剧之家》2015年24期
- 宋代佛教石窟造像的世俗化
- 石窟造像的世俗化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民族特征化,也称民族化。石窟造像的民族性特征是由中国人独特的观察方法决定的,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到宋代,在造型上已经完成了佛教世俗化进...[详细]
-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
- 图像学为视觉艺术提供了图像研究思维,利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审视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可以发现:首先,摩崖造像是包含着复杂内容的形式载体;其次,作为符号的摩崖石窟造像,同...[详细]
- 《戏剧之家》2016年10期
- 通过龙门石窟造像浅谈唐代审...
- 龙门石窟造像在唐代时期就造就了它在历史上最辉煌,最光辉的一页,它的造像艺术语言的形成与佛教思想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融合以及美学原则的渗透密切相连,息息相关,折射并反映...[详细]
- 《神州》2012年14期
- 巴中石窟造像世俗化研究
- 巴中石窟的开凿始于梁魏,兴盛于隋唐。自初唐起,巴中石窟的开凿、建设就已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巴中石窟的世俗化表现主要体现在石窟造像题材、造型、服饰风格上。早期巴...[详细]
- 《大众文艺》2016年05期
- 中国佛教石窟造像的本土化特...
- 石窟造像源于古印度,在其传播过程中,中国艺术家对印度佛教文化及艺术样式不断吸收、融合、改造,并与本土精神相熔铸,以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符合汉地文化传统,使...[详细]
- 《雕塑》2015年05期
- 犍陀罗样式的汉化终点——论...
- 北魏迁都以前,石窟造像多以犍陀罗样式为蓝本而进行本土创造,中原因素影响甚微。而迁都洛阳以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受到了本土强烈汉文化的影响,犍陀罗样式在与汉文化的交融...[详细]
- 《艺术研究》2022年03期
- 云冈石窟造像的美学特征及其...
- 云冈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该文针对云冈石窟建设三个时期的造像艺术,从艺术美学方面入手开展研究,剖析每一时期造像的审美特点,并阐述云...[详细]
-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02期
- 浅论云岗石窟佛像造像的和谐...
- 作为中国雕塑的重要的一环节——佛像石窟造像从建造到现在历经数千年,佛像造像的塑造技巧和表现方式为今所继承,最重要是佛像造像始终贯穿着和谐美这一美学思想。笔者以云冈...[详细]
- 《艺术品鉴》2016年05期
- 任永生作品欣赏
- 《石窟造像一》60cm x 60cm 窟造像三》60cm x 60cm ︽立春︾50cmx60cm︽暖冬︾50cmx60cm ︽碛口小景︾60cmx40cm任永生作品欣赏@任永生$中国传媒大学$山西大同市艺术学校<正...[详细]
-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