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社会关怀提高理论对现实的说服力——西南交通大学肖平教授谈博士学位论文写作
《中国研究生》2016年02期 石立春;周帆; 下载(62)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学精神就是社会关怀精神
- 有人说大学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有人说大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这些说法都不错,但并不全面。在我看来,大学精神更是一种浓郁的社会关怀精神。[详细]
- 《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8年0...
- 提高学生社会关怀责任心是公...
- 《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作为环境方面的一门前沿选修课程,应减少工业时代环境激素危害潮流而开设,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增强学生环境危机防范意识,逐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详细]
-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S4期
- 传承大学精神,要靠你我他
- 大学精神该怎样定义,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人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算是比较贴切的。大学精神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犹如人的精...[详细]
- 《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8年0...
- 论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内涵
-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制度终于经过清末的萌芽发展而逐步确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主要包含自由、独立、民...[详细]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 论中国的大学精神
- 本文回顾了"大学精神"的历史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描述了当代大学精神的几种表现形式,从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详细]
- 《理论月刊》2007年09期
- 大学精神及其本质特征
-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与“心脏,”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发展的核心必须落实在大学精神的重建上,而不是制度化的过程和模式化的结果,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详细]
- 《黑河学刊》2005年06期
- 资助困难学生要坚持育人导向
-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大学生有偿求学的比重增加,我国高校中的贫困生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如何做好资助困难学生工作以及引导他们正确地成长,是新形势下高...[详细]
- 《思想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 “调研中国”:有诗意的不是...
- 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不会缺乏家国情怀,这属于相当自然的内心建构,"调研中国"想要做的,是赋予他们一种冷静、理性地去研究、思考和表达的气质。...[详细]
- 《南风窗》2015年24期
-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
-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大学生自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无论对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详细]
- 《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 大学教师职业的本质与精神—...
-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天职观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精神"。挖掘"资本主义精神"的合理要义,有助于深刻认识大学教师的职业本质及其精神:以教书...[详细]
- 《职教通讯》2014年16期
- 浅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和思想核心,它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体,但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代代大学师生。文章在比较和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从何为大学精神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精神建...[详细]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