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自然——美的最高境界
《阅读与写作》1999年11期 徐秋明 下载(94)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
- 为了促使中高职院校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该文分析、总结了中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观念培养方面的内容。事实上,美术...[详细]
-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18期
- 纯粹的美与绝对的美——中西...
- 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看来,美既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也不是一种内在固有的、主观意念性的美,而是作为个体的"我"与天地万物共存状态下不断纯粹化而呈现出来的一种...[详细]
- 《牡丹》2017年27期
- 从都城变迁看北朝审美观念的...
- 由于美学理论史范式和启蒙美学史观的局限,加上北朝草原美学文献匮乏的影响,北朝成为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相应地,北朝审美观念的大融合也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详细]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反传统的视觉盛宴——论中国...
- 论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可谓是瞬息万变,形态百千,根据不可能用同意的审美尺度去衡量。但谁也无法否认,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方式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出现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详细]
- 《才智》2008年07期
- 现代教学艺术的审美观念
- 现代教学艺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集中到以审美观念为核心。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对立起来,视为互不相关的两种倾向,忽视了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详细]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少数民族民间女艺人的创作思...
- 少数民族民间女艺人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观念是民族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民族民间女性审美创造强烈地体现着真善美统一逻辑,在非遗保护...[详细]
- 《今古文创》2020年13期
- 建构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念
- 皮朝纲、董运庭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念》(《江海学刊》88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 除中国古代美学、古典文学等学科研究还较普遍地沿用中国传统的范畴、命题外,现当代美学理...[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 东西方审美观念的差异
- 美,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是人类的共同崇尚观念。但是,美的这种观念又不是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概念。所以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或者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地区,一...[详细]
- 《陕西教育》1994年12期
- “以五色为美”的原初审美观...
- "五色"即红、黑、黄、白、蓝(青)五种色彩,是我国史前陶器和岩画中所出现的五种色彩。"五色说"出现于夏代,可以看作是彩陶用色的经验总结。战国以降,随着"五行说"的盛行,"五...[详细]
- 《美与时代(上旬)》2014年08期
- 当代艺术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
- 艺术作为艺术学中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定义,因为它的历史与文化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审美观念。由于工业、科技等方面高速发展,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详细]
- 《艺术品鉴》2019年21期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探究
- 当代艺术的正在悄悄形成新的审美观念,在传统美学中,它的艺术观是艺术与美的统一,但在当代艺术观中,它是艺术与美的断裂。[详细]
- 《传播力研究》2018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