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兴办洋务、创立近代工业的北洋大臣
《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05期 金龙 下载(11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晚清实业家徐润的现代管理思...
- 1873年,徐润被北洋大臣李鸿章任命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会办。徐润入主轮船招商局以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将轮船招商局经营为现代企业的典范,具体体现在:定位"商办",体现现代...[详细]
- 《中外企业家》2016年29期
- 晚清北洋名大臣
-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因准备不足,在战场上屡战屡败。1894年11月22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失守,日军兵犯辽东,有进一步进逼京、津的趋势,慈禧太后决意与日本议和。1895年...[详细]
- 《文史天地》2021年11期
- 李鸿章建立华美银行的尝试
- 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经向慈禧太后提议开设官银行,但因为户部和言官们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中止。不过,李鸿章并没有放弃开设银行的打算,官银行得不...[详细]
- 《中国档案》2020年01期
- 影响李鸿章甲午主和的若干因...
- 甲午战争中,北洋大臣、参战清军统帅李鸿章不主战反主和。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以为李氏此举是为迎合太后心理,保存自己实力。笔者认为不然,影响李鸿章甲午主和的有多方面的更深...[详细]
-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
- 南北洋大臣的设立及其与总理...
- 1861年1月,清政府为适应《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关系的新局势,设立了主管外交和通商的中央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派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军机...[详细]
- 《河北学刊》1991年01期
- 释“北洋”
- "北洋",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习见名词,内涵数变。其源头古意仅是地域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转成官职概念。北洋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外交从地方到中央的转变,从南到北位移的过...[详细]
- 《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 论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地位...
- 在晚清外交体制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清廷在京城设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事务。但同时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期也涉足清廷的外交事务,并且后者于1884年中法...[详细]
- 《消费导刊》2008年15期
- 《周学熙传》序
- 周学熙是民国初年的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实业家。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实业家,他都很值得研究。郝庆元同志的《周学熙传》,是对周学熙作全面而较侧重于实业家记叙的。周学熙出...[详细]
- 《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 李鸿章的经济思想与革新举措
- 李鸿章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带头人,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政府军事、经济、外交、政治等领域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他的经济思想和革新举措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详细]
- 《兰台世界》2012年21期
- 马里亚·老士号事件与《中日...
- 1872年日本政府在英美使节的劝告下对秘鲁国马里亚·老士号船贩卖苦力一案进行了裁判,史称马里亚·老士号事件。为处理此案中国派出了第一位赴日的外交使节陈福勋。就在该事...[详细]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
- 孙中山和中国铁路
- 孙中山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热情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倡导者。在他的振兴中华,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和在祖国进行实业建设的宏伟蓝图中,铁路建设始终占首要...[详细]
- 《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