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相关问题分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王伟娜; 下载(201)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民间借贷和借款型诈骗罪的认...
- 有借条的民间借贷和借款型诈骗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二者都有借条,但有借条的借贷究竟是属于民间借贷纠纷还是构成以借条为名的诈骗罪,主要在于区分行为人在借钱时是否具有...[详细]
- 《法制博览》2020年14期
- 保险诈骗罪的三个争议问题
- 在保险诈骗罪的认定中,有三个争议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一,关于保险诈骗涉及的数罪问题,应当坚持以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为认定一罪与数罪的准则,并严格按照刑法关于...[详细]
- 《中外法学》2020年04期
- 论诈骗罪中“客观事实”的认...
- 诈骗罪中"客观事实"的认定一直是我国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中的重点,也是刑法学的其中一个热点。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随着出现了各种新形的诈骗,对应的"客观事实"也随之多样化,针对...[详细]
- 《法制博览》2020年27期
- 保险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界定
- 本文结合保险诈骗罪立法独立化过程,浅析保险诈骗罪的相关规定,特别对保险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界定进行关注和思考,并提出完善建议。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在国...[详细]
- 《中国保险》2019年02期
- 诈骗罪重构:交易信息操纵理...
- 传统诈骗罪理论中,被害人视角与行为人视角交织重叠,不仅带来相关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难题,也破坏了诈骗罪归责关联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本文尝试在解构诈骗罪关系犯特征的基础...[详细]
- 《中国法学》2019年03期
- 诈骗罪的实证研究
- 《刑法》对诈骗行为进行了规制,但是在社会上诈骗行为仍然频频发生,仍然存在着不法分子以各种方式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有...[详细]
- 《知识文库》2019年10期
- 保险诈骗罪相关问题探讨
- 由于我国与现代保险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机制尚不健全,相关的保险监督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近年来保险诈骗犯罪案件增长迅猛。文章认为,理论界观点不一,立法存在不...[详细]
- 《法制与经济》2017年11期
- 诈骗罪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事...
- 诈骗罪中的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具体事件或状态。对事实的合理界定需要特别注意事实的形态,以及与价值判断、意见表达和动机的区分问题。根据被害人的理解能力,如果被害人过度...[详细]
- 《北方法学》2018年04期
- 被害人目的落空与诈骗罪基于...
- 被害人所追寻的目的因被欺骗而落空的特殊诈骗案件,典型表现为捐赠诈骗、乞讨诈骗等,实践中主要存在约定的使用目的落空和其他目的落空两种类型。被害人目的落空案件应否被纳...[详细]
- 《中外法学》2018年02期
- 围绕诈骗罪的日本争议的现状...
- 一、前提(一)《日本刑法典》中的诈骗罪规定《日本刑法典》将诈骗罪的规定置于第246条。该条第1项规定了"欺骗人而使其交付财物的,处十年以下徒刑",即规定了以"财物"为客体的...[详细]
- 《刑事法评论》2017年01期
- 多样化电信诈取行为下的诈骗...
- 电信诈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名词,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上用语,凸显了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如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对被害人远程、非接触式实施诈术,非法获取被害人财物的...[详细]
- 《犯罪研究》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