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空间转向”之前的“空间”...
- 继"空间转向"之后,学术界各领域纷纷掀起对"空间"的研究。诚然,并非意味着在"空间转向"之前未对"空间"进行探索。从古希腊到古中国,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康德、黑格...[详细]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 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向解读...
- 1960年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分析劳工和资本家的关系,还扩大了传统视野,将生产活动之外的各种激进运动纳入考量。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面对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详细]
- 《城市学刊》2022年02期
- 哲学与“空间转向”——通往...
- "空间转向"是一种对现代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危机进行反思的理论动向。如果将现代性从理论上理解为时间压倒空间的优先性结构及其思想动态,那么整个后现代思潮则可视为一种"空...[详细]
- 《哲学研究》2018年10期
- 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
- 城市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展开的空间转向的结果。卡斯特曾抱怨列斐伏尔的空间转向理论过于晦涩,从而与城市实践相隔离,而从卡斯特开始,空间的探讨自觉地转向实践,形...[详细]
- 《哲学动态》2012年04期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向...
- "空间转向"的发生有其明显的现实社会背景和时代境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向"实质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既有空间思想的再发挥和精进,从而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之说。...[详细]
- 《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03期
- 如何理解“空间转向”概念?...
- 纵观以往对"空间转向"概念的研究,学术界要么是以具体人物为标志,要么是以具体论题为界限来进行探寻,其中,以福柯、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人的思想作为研究所集中关注的热点...[详细]
-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 空间转向与虚无主义
- 马克思、韦伯与尼采分别代表了三种典型的基于历史理论视域展开的现代性虚无主义理路:马克思通过提示并扬弃资本逻辑,并建构新社会理想从而克服虚无主义;韦伯通过切入现代性...[详细]
- 《现代哲学》2012年03期
- 刍议马克思空间哲学及研究价...
- 本文结合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内容结构,探究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价值:对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挑战的回应;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的...[详细]
- 《新西部》2019年33期
- 空间转向与激进社会理论的复...
- 上个世纪法国左翼理论界展开的"空间转向",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它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激进左翼理论传统应对和批判结构功能...[详细]
- 《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的当代...
-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思潮大体上是顺应晚期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回应西方学者对生产主义的质疑和西方批判理论逻辑演进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解码资本主义...[详细]
- 《世界哲学》2020年04期
- 列斐伏尔:空间及其生产——...
-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组织的基本方式;因此,也是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植根于生产方式当中,植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具有一种空间的分...[详细]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