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与后革命性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05期 马春花; 下载(1103)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浅谈《芙蓉镇》中男权意识下...
- 《芙蓉镇》是一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仿佛是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思想动乱的年代,极"左"的思想对中国的农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摧残农村经济的同时,也摧残了人们...[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4年30期
- 《芙蓉镇》:身体叙事与政治...
- 《芙蓉镇》展现了1963年以来的政治变幻,并寄予了导演对这种变幻的思考。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并走出国门得到了西方观众的肯定。影片把所要表达的深刻涵义依托小人物的...[详细]
-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12期
- 芙蓉镇
- 唱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自序第一章山镇风俗画(一九六三年) 一一览风物芙蓉镇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古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关隘要地。有...[详细]
- 《当代》1981年01期
- 芙蓉镇
- 上集第一章 1.序幕一声悲剧性的、深沉的主题乐句(用一个单乐器演奏)。在一片黑色中渐渐露出线条:芙蓉镇青石板街的一幅版画。叠印字幕:芙蓉镇。几乎是黑背景的“老胡记”客...[详细]
- 《电影新作》1986年04期
- 信息
- 《辽金元文学论稿》、《辽金诗学思想研究》出版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先后建立的辽、金、元三代的文学,近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界所关注的领域,更多的研究者逐...[详细]
-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 《芙蓉镇》中封建意识下女性...
- 《芙蓉镇》这部史诗性的文本充分展现了"文革"前后普通人在悲苦的命运和被压抑扭曲的灵魂。本文在分析《芙蓉镇》中最主要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旨在让人们了解特定时代背...[详细]
- 《长江丛刊》2016年20期
- 愚昧时代扭曲的灵魂——论《...
-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详细]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再读古华的《芙蓉镇》
- 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再次解读古华《芙蓉镇》,我们会发现胡玉音身上所固有的传统社会对女性的重重压抑;而李国香身上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现代女性意识,她敢于追求自主、勇于...[详细]
- 《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 《芙蓉镇》综论
-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详细]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真假疯人”的癫狂表演——...
- “反思文学”作为“文革”后新现代性意识形态总体战略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在重写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叙事学” ,这种“政治叙事学”曾在正本清源、重整纲纪的...[详细]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谷燕山,他是一棵不凋松
- 古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朔风凄紧之时,危峰(?)岩之处,苍松挺立,本色依然,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在政治的严寒季节里,极左的高压威逼下,也有一些独立不倚,威武不屈的...[详细]
- 《语文学刊》198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