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唱出《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写作前后的日记(五)
《新闻与写作》1985年12期 杨沫 下载(255)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电影《青春之歌》拍摄前后
- 昨天给李英敏同志写了封信报告情况。也给青年出版社张羽同志写封信询问我的稿子情况。《烧不尽的野火》在今年四月底,我已全部完成了,约三十五万字。这对我来说,真是艰巨的...[详细]
- 《传记文学》2019年12期
- 浅析“革命加恋爱”模式中的...
- 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红豆》与《青春之歌》都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但又各有侧重。《红豆》属于革命题材中的爱情小说,而《青春之歌》则是掺杂了爱情的革命小说。两部作品...[详细]
- 《山西青年》2017年04期
- 虚构的热情
- 虚构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它更多的是一种热情,这种热情导致你对于世界和人群产生无限的欲望。我在许多场合遇到过许多我的读者,他们向我提出过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大多是针对小...[详细]
- 《小品文选刊》2016年12期
- 《青春之歌》中的北京革命地...
- 这是我第二次细读《青春之歌》。第一次阅读《青春之歌》还是在两年以前,书是从单位阅览室借出来的,下决心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时断时续地看了很长时间,到最后也没有看完,剩...[详细]
- 《博览群书》2015年12期
- 以文化传播视域解读《青春之...
- (续上期)折射了民族发展的变迁史从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青春之歌》的成功是折射了民族发展的变迁史。《青春之歌》的写作方式几乎是前...[详细]
- 《采写编》2015年02期
- 杨沫《青春之歌》的音乐叙事
- 作为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其主题的多重复杂,解读空间的广泛,被奉为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而音乐叙事就是《青春之歌》复杂性的一种体现...[详细]
- 《作家》2015年18期
- 从《青春之歌》到《上海滩》...
- 《青春之歌》和《上海滩》这两部经典作品蕴含了"革命"和"后革命"两段叙事。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中,"革命"是其突破日常叙事的逻辑起点;"爱情"则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传奇与...[详细]
-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 《青春之歌》研究综述
-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出版后颇受好评,然而仅一年后,由郭开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青春之歌》的讨论。50-60年代学者们普遍从"政治阶级视角"去理解作品,而忽略了文本本身的...[详细]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
- 浅析《青春之歌》的意义和影...
- 本文从多个侧面探讨《青春之歌》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详细]
- 《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论《青春之歌》的个人叙事与...
- 运用当代叙事学"聚焦"理论分析《青春之歌》在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间相互纠缠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动机上的两重性。[详细]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
- 《青春之歌》的再论证
- 《青春之歌》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红色经典"?这是学界近几年来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令我们深感困惑的却是:《青春之歌》的意义"增值",并非是人们对于作品文本的阅读感受,而...[详细]
- 《小说评论》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