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从“literature journals”...
- 从"抗战文学期刊"这一词语的英译入手,结合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这一大背景,进行抗战文学期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性意义。抗战文学期刊除具有文学意义之外,还拥有政治史...[详细]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 金剑啸与东北抗战文学(1931...
- 东北沦陷区作家金剑啸的反帝写作极富抗争精神和暴露勇气。他以全部的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实践,为东北抗战文学(1931-1945)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作为东北作家群的先驱和枢...[详细]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 “区域间”与抗战文学的空间...
- 一、作为研究"假设"的空间想象胡适关于治学的经典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常常为学界中人征引,强调的重点并不一致,有时重在"假设",有时重在"求证"。相较而言,强调后者的居...[详细]
- 《文艺争鸣》2020年07期
- 抗战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和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词"热。在他看来,"这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过程:...[详细]
- 《文艺争鸣》2020年07期
- 论文学史的遮蔽“症候”——...
- 由于受文学史观、价值评估体系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文学史在编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遮蔽症候。就抗战文学入史而言,遮蔽症候即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对相关抗战文学作家作品、研...[详细]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抗战文学为何在河北大放异彩
- 抗战文学作为历史珍品,它们和那段历史一样没有远去。河北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曾产生过一批广为人知的经典抗战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影视、歌曲等,这些...[详细]
- 《乡音》2018年12期
- 战争文化心理与抗战文学
- 抗战文学作为战争和时代的特殊证词,必然受到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战争环境所施加的深刻影响,从而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多方面呈现出与这种特殊时代相契合的时代特征。...[详细]
- 《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
-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详细]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抗战文学经典的确认与阐释
- 抗战文学史的历史叙述未能呈现出抗战文学的巨大成就,同经典的确认及阐释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当历史主义缺位时,抗战文学历史建构的主观色彩过重,遮蔽了一些真正的经典,对一...[详细]
- 《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06期
- 抗战中的一支文学劲旅——东...
-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东北作家群在抗战不同时期的创作与出版情况及他们的创作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东北作家群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详细]
- 《名作欣赏》2017年11期
- 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主持人语
- 抗战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含时间内容,又含空间地域。从区域性的理念出发,围绕"抗战"下功夫,同时结合其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进行研究...[详细]
-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6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