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强化·提升——“烙饼问题”教学片断对比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2014年11期 代金凤; 下载(15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化抽象为具体,建构数学概念...
-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也就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到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倍的认识"是学...[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20年23期
- 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量感——...
- "量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感觉",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快慢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小学生量感的形成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厘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21年Z1期
- 自主思考 有效建构——“简...
-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并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认知的同化或顺应。然...[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21年Z2期
- 从“练”到“联”,“长程”...
- 笔者同事第一次教学这个片断时,基本上是按照图上步骤;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显得杂乱无序,怎一个乱字了得?毫不夸张地讲,学生毫无收获。其实笔者理解执教老师的用意,典型的"知识...[详细]
-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年Z1期
- “9加几”教学片断及思考
-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后面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必备的基本...[详细]
-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年Z1期
- “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 "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常见,具有初步的图形表象。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学...[详细]
-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年06期
- 让种子课成为生长的课堂——...
-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种子课"应该基于学生的起点,明确知识的"根";应该注重知识的本质,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育"种子";应该精心设计练习,"发达"根系,...[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20年Z1期
- 开展活动,让估测真实可感—...
- 每当看到学生作业中出现"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一根火柴长5米"等类似的结果时,教师都会无奈苦笑。仔细想想,作为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如下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20年22期
- 关注主要事件 把握主要内容...
- 【教学片断】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师:同学们,课前让大家去搜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交流。这篇课文中提到了"日军",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打日本鬼子,抗日战争。师:是的,抗日战争...[详细]
- 《小学教学设计》2019年31期
- 有“需求”,才能有“意愿”...
- 前段时间,笔者在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不少学生在例题教学之后的练习,尤其是课后练习中,经常会问:"老师,这道题要不要画图呀?"笔者...[详细]
- 《小学数学教育》2019年24期
- 奇思妙想 拓展思维——数学...
-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通过四个教学片断,详细说明了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详细]
- 《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