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学术研究》2004年12期 葛晓音 下载(3163)被引(27)


相关文章推荐
- 论楚辞体的衰微
- 楚辞体在其初创阶段即已达于鼎盛,随即又很快趋于衰落,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特殊的现象。本文从以屈骚为代表的楚辞同正统儒家文化的关系,汉代以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环...[详细]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
- 略论楚辞的“兮”字句
- 楚辞句式中的“兮”字,具有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并兼具多种虚词的文法功能,衍生其他句式的造句功能,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剧精神...[详细]
- 《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3期
- 楚辞体形成的外部条件及内在...
- 与诗歌为中原之第一种文学样式不同,散文为荆楚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实际给予楚辞体形成最有影响的是老庄散文。荆楚音乐是通向楚辞的第二个阶梯。从老庄散文迈向楚辞正是借...[详细]
- 《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 楚辞的诗体类型与流变
- 辞是一种古老的祝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后又用来寄托盛世危言,具有悲歌性质。楚辞是汉代人编集时给出的名称,也同时被当作诗体一种,应是就整体风格而言。屈原的作品原有自己...[详细]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试论楚辞体的形成及其文体特...
- 楚辞体是一种带有浓厚荆楚地方色彩的文学体式,源于南方文化,并以其对传统四言句式的突破、"兮"字句的广泛运用及浓烈的抒情色彩作为楚辞这一文体突出的特征。[详细]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的...
- 先秦至唐五代楚辞体哀悼诗在内涵上呈现出哀怨的心理特征,在形式上体现为:多用位置不固定的语气词和想象类词汇、芳草美树美景类词汇,以哀悼对象定齐言、杂言句式,语气词勾连...[详细]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 从琴曲到词调——宋代词调创...
- 皇韦占初年,太常博士沈遵游览滁州醉翁亭后,谱写琴曲《醉翁吟》。嘉祐元年,欧阳修、梅尧臣以及后来王令等人,为之填写了楚辞体的歌辞。元丰年间,苏轼又因庐山玉涧道人崔闲之...[详细]
- 《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03期
- 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
-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详细]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
- 从《汉志·诗赋略》到《隋志...
-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两部文学总集。《诗经》经春秋战国而到两汉被奉为经,《楚辞》在汉代也曾被依经阐释,推为“古诗之流”,但最终未被升格为经,而是...[详细]
- 《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 北宋悲秋辞赋的文化阐释
- 北宋悲秋辞赋,可分理性思索与骚体言志两类,反映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特定政治境遇和思想文化的潮流,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认识意义。[详细]
-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再论楚辞体与七言诗之关系
- 原初楚声音乐与《今有人》所属的相和歌存在密切联系;二分节奏的楚辞"九歌"句型"○○○兮○○○",通过对"兮"字的置换、改用叠词或联绵词、在"兮"字之前某个位置增添一个字等...[详细]
- 《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