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艺术——波兰电影《钢琴家》赏析
《小说评论》2013年S2期 李紫娟; 下载(430)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透视电影中有关“青春记忆”...
- 2011年,台湾小成本制作的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赚得4亿台币票房,赢得一片赞誉之声。影片改编自导演九把刀自己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16岁的柯景腾和自己的好...[详细]
- 《电影评介》2013年10期
- 法国自传体小说的电影叙事经...
- 由法国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在题材上虽以日常世俗生活为主,属于小题材,但敢于触碰禁区,表现特定的社会现实。其塑造的人物角色真实而饱满,表述上注重细节并且深刻触及人物内...[详细]
- 《齐鲁艺苑》2014年06期
- 红色经典的改编与传播——从...
- 革命母亲陶承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1958年出版,短时间内发行600万册。被拍成电影《革命家庭》后,连续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奖和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一时人们争相传阅,轰...[详细]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 《钢琴家》 一个人的流放
- 导演夙愿终完成19世纪40年代,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普尔曼正在经历一场惨绝人寰的纳粹统治,战争一结束,他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死亡城市》。而60...[详细]
- 《东方电影》2014年06期
- 电影《钢琴家》艺术赏析
- 电影《钢琴家》是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标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由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详细]
- 《小说评论》2012年S2期
- 影院、书评资讯
- 一个美国人的东方罗曼史:从内罗毕到深圳本书为出生于肯尼亚,后又学习、工作在美国,再后来又生活在中国深圳的作者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9.11事件以及随之...[详细]
- 《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年07期
- 《嫁到黑非洲》 撼人心弦
- 它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中国白衣天使,男主人公是一位对事业、理想、爱情有执着追求的黑人医生。1996年3月,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详细]
- 《世界知识》2000年10期
- 丑陋的金姬
- 《丑陋的金姬》(原名《丑陋的变态的》)一片根据埃斯瑟·弗洛德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它追随70年代一位嘻皮士的足迹,讲述了一个融浪漫、冒险和母女亲情于一炉的感人故事。...[详细]
- 《大众电影》1999年09期
- 《时差七小时》
- 由深圳市梦想隧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出品的电影《时差7小时》是关于一个16岁中国少女独闯英伦的故事。它混合了青春期的迷茫,成长的烦恼与两个男孩青涩的恋爱以及在异...[详细]
- 《电影》2004年11期
- 大他者视角下的文化认同——...
- 影片《无法触碰》改编自法国富豪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的自传体小说《第二次呼吸》。小说试图于矛盾日益尖锐的多视角下,旨在将波澜壮阔的法国社会全景中的种种世相尽皆...[详细]
- 《电影评介》2018年14期
- 从电影《情人》看杜拉斯的女...
- 《情人》是著名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杜拉斯为大家塑造出一个血肉鲜活的"我",充分表达着自己的女性主义。充分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所抱有的美好愿望,以及...[详细]
- 《电影文学》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