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思维模式的嬗变
《小说评论》2013年S2期 赵静 下载(361)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阴曹地府有多“腐”
- 在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想象中,人死后会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观念在多种宗教中都有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式宗教繁盛发展,加之政治社会局面相对混乱,为志怪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想...[详细]
- 《廉政瞭望》2020年Z1期
- 传承与新变:论六朝志怪小说...
- 六朝志怪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既延续了史书的叙事传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看,志怪小说内容虚实混同,其"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以为虚的"虚构",二是有意的虚构。志怪小...[详细]
- 《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04期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的命名...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命名方式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以"传""记""志"为名,体现志怪小说集对史书的借重和利用;以"怪""齐谐""异""神""幽明""仙"等入名,凸显志怪小说集的传奇主旨,...[详细]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论宋代志怪小说的存佚情况—...
- 宋代志怪小说集的整体佚亡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但与晋唐志怪小说相比,其创作的发展变化和演进轨迹还是比较突出的:宋代志怪小说集的总数量与晋唐相比毫不逊色;中下层文人成为宋...[详细]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志怪小说韵文谫论
- 学界迄今未有关于志怪小说韵文方面的专门论著。志怪小说中的韵文体量较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体形式和思想内容;其成因与韵散结合的文学传统,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想和创...[详细]
- 《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08期
- 睡虎地秦简《诘》篇与六朝志...
-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详细]
- 《齐鲁学刊》2017年01期
- 明代志怪小说编纂的动机与体...
- 明代中后期迎来了文言小说汇编的兴盛局面,其中专收及兼收志怪小说的总集、类书、丛书就有约八十种。这些志怪集汇编者的主体是士阶层,其编纂动机体现了鲜明的士人主体性特征...[详细]
- 《齐鲁学刊》2017年03期
- 唐前志怪小说的整理与辑释体...
- 唐前古小说,抉异呈怪,不仅历代好之者甚众,且于小说史也大有价值,故搜求整理者代历代不乏。但考察前代的搜求整理,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李剑国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在...[详细]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
- “狐”形象在中国志怪小说中...
- "狐"形象在中国古典志怪小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狐"形象的发展,是一个由神到妖的妖化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狐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灵性和神性。狐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直占...[详细]
- 《剑南文学(下半月)》2014年11期
- 古代志怪小说中狐类意象的文...
- 在志怪小说题材中,描写妖兽的作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这里的妖兽,是指普通动物因各种原因获得了灵性或者神力,从而转化为妖兽。这类妖兽的原型涉及飞禽走兽无所不有,随着...[详细]
- 《剑南文学(上半月)》2015年10期
- 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研究综述
- 对于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的近30年以来的研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宏观研究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不足,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二者关系还亟待拓展、深化。故全面搜...[详细]
- 《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