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畲族春联及其源流的人类学解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1期 谌华玉 下载(226)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二八年华”的人类学解读
- “二八年华”是人们常用的俗语,但“二八”具体何指,人们似乎并没有细心考究过,一般的解释认为是指二八——一十六岁的年龄。实际上,“二八”的本意并不指年龄,而是说的...[详细]
- 《民族艺术》2001年03期
- 浙江桐乡“并家婚姻”策略的...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膨胀的人口,政策执行较为彻底的地方,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核心家庭增多。21世纪初,不愿采取嫁娶婚或赘婿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详细]
- 《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01期
- 阈限与谣言:地震灾难的宗教...
- 本文以仪式过程和谣言研究理论,分别就汶川、玉树等地震灾难中的社会仪式化与谣言频传现象,进行了人类学解读。指出,灾难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发展推力,同时灾难...[详细]
- 《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 波村腊鲁彝族森林观的生态人...
- 波村腊鲁彝族是哀牢山周边极富代表性的民族。通过对波村腊鲁彝族的生态人类学解读,结合地方性知识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识到波村腊鲁彝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详细]
- 《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上海“麦工”意义世界的人类...
- 本文以2008-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黄浦区的麦当劳门店所进行的田野研究为基础,通过检视其员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调适性策略,探讨"麦工"(McJobs)在全球化和地...[详细]
- 《社会》2011年05期
- “创造性”及其培养的人类学...
- 从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创造性"和关于人的创造性的培养,从人未完成性、创造性的本质上可以深入地理解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对在教育中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提出启示。[详细]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网络时代与网络世界的哲学人...
- 已往的哲学人类学只研究人类个体而不研究人类整体。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沿成果证明了人类有整体性的生命。当每一个人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功能即特定化时 ,人...[详细]
-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 伦勃朗《浪子回头》的绘画人...
- 绘画作品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绘画的妙处是拥有一种用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对于著名绘画作品,艺术界与人类学界各自表述,它们之间往往缺少学科间的交叉理...[详细]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女性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 禁忌在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心理活动和信念上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禁忌多是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出于对吉凶祸福等命...[详细]
- 《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 “寻根祭祖”游的人类学解读...
-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寻根祭祖"游的文化内核——中国传统魂魄观中的"魂魄"、"鬼神"、"根"、"祖"进行了内涵的梳理,在辨析了"寻根祭组"仪式化命题中关于"仪式—仪式化...[详细]
- 《旅游学刊》2007年11期
- 傈僳族竹文化的文化人类学解...
-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论证,认为傈僳族竹文化物质上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服饰和竹器物等方面;而对竹的精...[详细]
- 《竹子研究汇刊》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