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全揭秘
《新民周刊》2013年25期 邵乐韵;刘绮黎;


相关文章推荐
- 英雄还是叛徒:自然义务与团...
- 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美国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2013年他选择逃亡海外,6月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揭发美国情报机构监控互联网...[详细]
- 《法理学论丛》2014年00期
- 从“斯诺登事件”看美国言论...
- "斯诺登事件"折射出美国政府言论自由的缺陷——公民言论自由在政府公权的过度扩张中缩减。美国政府向来标榜"自由"、"民主",但在执行时却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联合网络、电信巨...[详细]
- 《新闻世界》2014年07期
- 美国《爱国者法案》的诞生与...
-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9·11"事件发生的第12周年忌日。今年斯诺登事件的爆发,令美国民众开始反思,一部在"9·11"事件发生后迅速立法、12年间早已彻底改变美国法律体系的《爱国...[详细]
- 《法律与生活》2013年19期
- 公民权、护照和美国人的法律...
- 本文中,帕特里克·维尔(Patrick Weil)教授重新审视了与美国公民权相关的护照的宪制功能。美国国务院最近发展出了一项吊销护照的政策,凭此一些美国公民被动地转变为事实上的...[详细]
- 《中国案例法评论》2015年02期
- 美国网络窃密的七种主要方式
- 斯诺登披露的一系列美国秘密文件,充分揭露了美国不择手段争夺网络空间霸权的丑恶面目和嘴脸。本文通过分析斯诺登披露的大量文件,梳理出美国实施网络窃密的七种主要方式。由...[详细]
- 《保密工作》2014年10期
- 自由研讨
- 朱振(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讲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点,看到这次讨论的案例,我最先想到的是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圆形监狱是1785年提出,这样的设...[详细]
- 《法理学论丛》2014年00期
- 《自由法案》的自由与不自由
- 2015年6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对32票的优势,通过了《自由法案》(USA Freedom Act)。当天晚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即签署了该法案。至此,《自由法案》正式替代了自2001年起...[详细]
- 《检察风云》2015年15期
- 俄罗斯采取系列措施确保信息...
- 自斯诺登事件以来,外国对俄窃密活动持续曝光,俄关键基础设施频遭攻击,网络恐怖主义呈现新形态,俄罗斯信息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剧。面对严峻形势,俄政府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确...[详细]
- 《保密科学技术》2016年01期
- 透析“棱镜门”:美国网络霸...
- 风不能进,雨不能进,NSA能进以"人权教主"自居的美国政府,却是侵犯人权的高手。在NSA、FBI、CIA面前,个人的人权和自由是如此的脆弱,"棱镜门"充分暴露美国人权之虚、霸权之实...[详细]
- 《人民论坛》2013年24期
- 美国涉密人员安全审查的过程...
- 美国涉密人员的数量十分庞大,涉密人员的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源自涉密人员的泄密事件也不断发生。本文介绍了美国涉密人员安全审查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涉密人员的安全审查过程...[详细]
- 《保密科学技术》2013年10期
- 情报战:一盘越下越大的棋
- "棱镜计划"这个名字设计得相当巧妙。一束白光,平淡无奇,但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却可以被拆分出七色彩光的本来面目;情报工作同样也是这样,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很可能就是未来...[详细]
- 《新民周刊》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