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简述
- 儿童语音获得理论简述迟立忠北京大学关于儿童语音获得的专门研究开始于1940年,由于实验技术和统计工具的限制,真正大规模、系统的研究工作是在60年代后进行的。自8...[详细]
-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 近五年来国外对语音与记忆关...
- 语音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者主要从语音对于词汇习得的作用、语音与语法的关系、语音与语义的关系、语音与言语加工...[详细]
- 《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 权力感知与语音情绪识别的关...
- 说话人的权力水平,会影响语音情绪判断结果。以往有关权力和情绪判断的研究,多关注判断者自身的权力感对判断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究说话人的权力感知与情绪判断之...[详细]
- 《现代交际》2021年24期
- 心算困难儿童的语音复述
- 心算中语音复述和计算加工交替进行,其中任何一方面落后都会导致心算困难。使用视觉心算成绩和听觉心算成绩相减的范式,研究计算能力正常但心算水平落后的儿童的语音复述水平...[详细]
- 《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机制
- 通过采用词图干扰范式的图形命名技术 ,系统控制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音关系 ,探讨汉语言语产生中语音加工的机制。实验一发现 ,目标语音在韵尾变化条件下具有显著的语音启...[详细]
- 《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 阅课过程中的语音转录问题
- 阅读过程中的语音转录问题是阅读心理学家争执最大的理论问题之一。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语音转录是词汇到达的必经环节,只有经过语音编码,才能由词形了解词义。另一些心理学家...[详细]
- 《心理学动态》1987年04期
- 双语儿童语音评估方向
- 双语语音发展研究显示双语儿童的语音发展明显异于单语儿童。若把双语儿童的语音发展跟单语儿童作比较,双语儿童极有可能被低估或错误评估。本研究采用标准化语音测试,探讨语...[详细]
- 《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 “妈妈”和孩子思维的发展
- "妈妈"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无疑是伟大的。1岁左右的孩子能说出的最初的几个词中,就有"妈"。这大概不仅仅是因为"妈"容易发音,同时也因为"妈"是他最亲近的人。然而,孩子对"妈...[详细]
- 《父母必读》1995年05期
- 语音加工的脑机制研究:现状...
- 语音加工是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其脑机制是当前研究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有关语音加工脑机制的研究,既包括听觉通道中语音加工的脑机制,也包括视觉通道中语音加工的脑机制。结果...[详细]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幼儿语音觉知能力的研究
- 目的研究中国幼儿中文和英文语音觉知的特点。方法选择 18个月幼儿和学前儿童 ,评估语言发育水平、语音觉知能力、记忆能力、发音准确性和英语学习成绩。第一个阶段对 18~ ...[详细]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 语音回路成分的认知研究
- 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模型的一个成分。早期对词长效应、语音相似性效应、无关语音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为语音回路的假设提供了支持,近年来,新的研究表明,语音回路的假设存在一些...[详细]
- 《心理研究》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