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戏剧之家》2022年02期 张仁龙;阙小颖;张仁双 下载(16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戏曲与电视的古今韵味
- 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种类,源远流长。京剧、评剧、河南豫剧、上海沪剧以及东北的地方戏等一些剧种,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瑰宝,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详细]
- 《记者摇篮》2000年02期
- 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从齐...
- 秦腔"梅花奖"演员齐爱云不仅表演技艺精湛,而且在秦腔传播方面成就突出。她以舞台演出为主,综合多种形式,化抽象为形象,活态化地传播秦腔,形成了两种传播方式——本位传播和...[详细]
- 《大舞台》2021年04期
- 新时代语境下闽剧的传播与发...
- 闽剧作为2006年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是福建重要的剧种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闽剧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影视行业、多媒体行业和...[详细]
- 《明日风尚》2021年15期
-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继承...
- 将安庆方言作为戏曲语言的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五大剧种之一。目前,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几大剧种中,黄梅戏是年轻而有朝气的,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民间审...[详细]
-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10期
- 报刊所见1940年代赣州京剧演...
- 民国时期,处于繁盛期的京剧循戏路而行,流播全国,影响各地剧种。就江西而言,京剧确为城市演剧大宗。京剧名角马昆山、金凤霞、牛桂芬等纷纷入赣,“老见喜”“小见喜”“...[详细]
- 《创作评谭》2023年01期
- 全媒体视域下黄梅戏的传播与...
- 在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和其他戏曲一样的境况,从自身发散传播、舞台传播到影视剧、舞台剧等多元化传播形态的转变。黄梅戏之所以能成为我国传统五大剧种之...[详细]
- 《散文百家(理论)》2020年12期
- 越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 越剧是全国的第二大剧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其他剧种,越剧有较大观众群。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越剧团在发展路上举步维艰,尽管近几年来略有好转,但剧团...[详细]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 电视肥皂剧如何赢得市场
- 电视肥皂剧是起源于美国的特有的电视剧“品种”,它既具有极高的收视率,又体现出较低的美学价值,可谓特点鲜明。国内媒体对肥皂剧的介绍很多,但往往流于简单,本期刊发了王朋...[详细]
- 《中国电视》2006年12期
- 影视剧目亟待丰富质量亟待提...
- 改革开放以来,影视剧种和剧目都比以往丰富了许多。情况总的来说是喜人的。然而,影视剧种和剧目的现状仍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有待剧作家和演艺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数...[详细]
- 《声屏世界》2000年06期
- 广播剧“可视空间”的构建
- 广播剧和其他剧种一样,它的结构也是根据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一定的方式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科学而巧妙的组织,形成剧情的骨架。[详细]
- 《东南传播》2007年10期
- 春晚是新型的剧种——央视春...
- 中国戏曲的整体性衰退以仪式衰落为表征,而春晚是新仪式的核心构建,仪式催生剧种的原则决定了春晚必然具备新剧种的成色。春晚和所有戏曲种类一样,源于氏族社会的种族庆典仪...[详细]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