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互动论下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研究
《戏剧之家》2019年36期 许悦 下载(1079)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论朋友圈照片:生活的广告化...
- 本文将在快照文化和广告文化的相互生成中锚定朋友圈照片在视觉文化地图中的位置,探讨朋友圈照片这样一种视觉文化形态的内在特征是什么,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朋友圈照片的...[详细]
-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01期
- 去联接与非联接:微信朋友圈...
- 本文梳理了当前媒介非使用研究中功能主义、后采纳行为和媒介抵抗等理论脉络的启示与不足,基于对微信朋友圈非使用者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出了“去联接—非联接”的概念框...[详细]
- 《新闻与写作》2022年05期
- 探析高校学生群体微信朋友圈...
- 微信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当下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使用的交往媒介之一,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各种事物分享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呈现的主要途径。但值得注意...[详细]
- 《声屏世界》2022年03期
- 三重吊诡:微信“朋友圈”的...
- 微信“朋友圈”既是现代精神的典型显象,同时也在形塑未来社会的伦理品格。已然与将然交叠穿梭,使“朋友圈”呈现三重吊诡:首先是熟悉与陌生的置换,人们一方面与陌生群体...[详细]
- 《天府新论》2022年04期
- 第五问 疫情期网络传播与品...
- 提及传播和品牌你想到了什么?哪些产品能够让品类和品牌联系起来?是不是那些暖心的标语和口号、好玩的段子、急需的产品或者内容、触及内心的图文,进而让你甘愿去转发?这些内...[详细]
- 《营销界》2020年Z1期
- 从点赞到不点赞:微信朋友圈...
- 点赞的含义与功能的变化,使得微信用户发生从点赞到不点赞的行为转变,该现象表明微信用户可能呈现出社交媒体倦怠趋势。基于此,文章试图分析微信朋友圈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后...[详细]
- 《科技传播》2021年09期
- 微信朋友圈文化中用户表演性...
- 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和熟人之间的"强连接",与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的"弱连接"有着本质不同。用户在微信朋友圈这个舞台上希望通过表演,营造出一个理想中的"自我"。由于微信...[详细]
-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年13期
- 十年了,你还在发朋友圈吗?
- 今年4月,微信迎来十周年。2021微信公开课"微信之夜"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视频通话;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朋友圈,其中照片...[详细]
-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1年09期
- 不发朋友圈的人过得很好
- 那天翻微信朋友圈,忽然想起好像好久没看到小桃的朋友圈了。小桃是我去年认识的一个朋友,偶尔聚会,联系不多。她曾经可是"发圈达人"和"晒照狂魔",朋友圈经常被她刷屏。最近怎...[详细]
- 《健康生活》2021年09期
- 微信朋友圈关系行为与文化分...
- 微信朋友圈是不同来源"好友"的聚集地。围观、点赞与评论微信朋友圈,这既是"朋友"之间的互动与联动方式,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新型的社交关系,传载着复杂多样的互联网文化。微...[详细]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
- 除了“打卡”,还有多少“病...
- 背单词、学口语、练阅读……每天早晚,朋友圈"打卡式"学习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仪式。但是,以后这种"打卡式"学习或将在朋友圈消失。近期,微信发文通报称,多个学习公众号利诱分享...[详细]
- 《工友》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