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祭祀诗的哲学内涵
《新纪实》2021年28期 沈崇 下载(326)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先秦旗鼓文化及其在《诗经》...
- 旗鼓意象是《诗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诗歌意象。文学是文化的审美映现,文化物象在文学作品中被审美升华为文学意象。旗鼓在先秦社会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诗经》中旗鼓意象的审...[详细]
-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01期
- 试论《诗经》中鲜明的文学色...
- 《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北、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献诗的...[详细]
- 《文学教育(下)》2021年12期
- 《诗经》燕飨诗中的饮酒礼
-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意涵相当丰富,颇值得一说的是其中的饮酒礼,在传世文献《尚书》《诗经》《三礼》中均有相关记载。本文以《诗经》的燕飨诗为研究范畴,试探讨其所反映...[详细]
- 《新纪实》2021年28期
- 《诗经》中的老虎
- 虎与龙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源自远古时期的图腾,是传统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为象形字,竖写,字形像大口獠牙、长足利爪、身躯有斑斓花纹和尾巴的老虎形状。老虎很早就...[详细]
- 《智慧中国》2022年02期
- 《诗经》虚字“云”的语法功...
- 论文对《诗经》中虚字"云"所在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首先,讨论了与"云"字复合成词的"云何""云胡""曷云""盖云"的功能及其异同。其次,根据"云"字在句中的位置逐一分析其...[详细]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01期
- 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
- 从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来观察,先秦时代存在两个诗歌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和文本文化传统。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个整体,但很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际。音乐文化中的两周歌...[详细]
- 《智慧中国》2022年04期
- 《诗经》在中华伦理精神建构...
- 《诗经》诞生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奠基时期,蕴含着中华伦理精神的初始基因,如“崇尚道德、温润如玉”的修身伦理,“孝弟为本、友爱和谐”的家国伦理,“尊敬自然、师法自...[详细]
- 《人文杂志》2022年04期
- 《诗经》中植物特性与比兴关...
- 在《诗经》所处时代,人们往往以朴素直观的心理,借自然外物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绪,“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文学艺术表现方式。《诗经》将自然界大量的植物物象作为...[详细]
- 《今古文创》2022年21期
- 《诗经》中的玉与君子人格
- 崇玉尚玉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在周代独特礼乐文明的影响下,玉具有了更深刻的审美意蕴。玉具有温润无瑕的特征,周人将玉用作配饰体现尊贵的身份地位,用作交换定情之...[详细]
- 《新纪实》2022年09期
-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
- 《诗经》的结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后世引发长期的争论,从违双方论争纷纭,聚讼不断。学者时或蹊径独辟,倡言新说,清儒方玉润提出...[详细]
- 《智慧中国》2022年07期
- 《诗经》中的“于”字用法探...
- “于”字是《诗经》中出现频率较高、比较重要的一个字,在全书中一共出现了339例之多。它在《诗经》里的用法按实词和虚词可以分为五大类,做实词时可用作名词和动词,做虚...[详细]
- 《秦智》202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