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残疾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
《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Z1期 李瑞江;季俊昌 下载(85)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残疾学生校园欺凌研究现状
-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持续性与蓄意性攻击行为,施行攻击的为欺凌者,遭受攻击的为受欺凌者,有时也将校园遭受欺凌的事件称为同伴侵害~([1-4])。残疾学生因为身心功能...[详细]
- 《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02期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
- 残疾人,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许多不幸与磨难。残疾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同正常学生相比,他们的表现,或许遭人歧视,或许受人同情,他们也有人格,他们也需要被尊重...[详细]
- 《新课程(中)》2018年04期
- 特殊教育 生存理念下探寻平...
- 长期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还是到学校的管理制度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的大事,必须探...[详细]
-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年01期
- 残疾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的...
- 残疾学生是一类敏感而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心智与身体障碍,导致他们的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生存谋生能力缺乏,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要让...[详细]
- 《中小学校长》2017年05期
- 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
- 殊学生能力水平低,为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课堂上就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和行为的矫正这三点相结合。为了提高残疾儿童基本素质,抓好基础教育,全面...[详细]
- 《长江丛刊》2017年22期
- 安徽蚌埠:首次对高中残疾学...
- 安徽省蚌埠市完成首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资助的认定工作。第一批88名残疾学生收到共计14.25万元的春季资助金。这是该市首次资助高中阶段的残疾学生。该项资助金全部由蚌埠市...[详细]
- 《学苑教育》2016年14期
- 让残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发展
- 尊重是一种无私的表现,也是一种需要长期磨炼的素养。对于特殊环境中的残疾儿童,我们不能采用僵硬的教育方法,要确实尊重残疾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下面谈...[详细]
- 《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年10期
- 给残疾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之一 ,就是热爱学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详细]
- 《广西教育》2001年16期
- 基于人才成长的残疾学生社会...
- "社会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文章从开展残疾学生社会融入教育的意义、残疾学生社会融入教育的内...[详细]
- 《成才之路》2015年24期
-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美育教育 ...
-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详细]
-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年06期
- 重视残疾学生的“三生教育”
- 帮助残疾学生正确看待"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是特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生教育"是关照主体人生的教育,旨在帮助残疾学生认知生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幸福快乐...[详细]
- 《现代特殊教育》201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