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性与自然的镜像——贾平凹的“世纪写作”论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张学昕;张博实 下载(454)被引(3)


相关文章推荐
- 论贾平凹小说《山本》中陆菊...
- 贾平凹的小说《山本》,以秦岭为依托,从涡镇为主要叙述场,以陆菊人和井宗秀为主人公,讲述了一段正史之外的传奇。陆菊人形象是小说中极具审美价值的部分,她有着陕南地区...[详细]
- 《新纪实》2022年08期
- 贾平凹小说的“庄之蝶意识”
- 贾平凹的小说,长期存在着一种极为令人堪忧的“庄之蝶意识”,对女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女人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不是被当作玩物,就是被当作笑料,最多也就是一个男人的性工具...[详细]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06期
- 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 贾平凹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呈现阶段式的变迁。1980年前的小说刻画了清新自然的纯情少女,带有理想和意识形态色彩。1980—1986年的小说塑造了以小水为代表的情感...[详细]
- 《汉字文化》2021年04期
- 混沌与生活流——简论贾平凹...
- 贾平凹以"混沌说"作为自己的审美艺术观念,并寻找到与之契合的"生活流"写法,用虚实结合、凸显细节的方法,把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实主义美学相结合,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详细]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01期
-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疾病叙事
- 作为久居文坛的病人,贾平凹以"疾病叙事"为观察视角,旨在通过书写疾病来提出自己对社会多方位的独到见解。不仅揭示了对城市的否定,贾平凹还表达了对特殊年代的反思,这两方面...[详细]
- 《名作欣赏》2019年36期
- 历史、通观与自然之镜——贾...
- 《古炉》迄今,以"自然"之道为参照,表达其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属贾平凹小说的重要特征。《古炉》中作为核心视域的"四时"观念,《老生》中四个故事所体现的循环特征,均与中国古...[详细]
- 《当代文坛》2020年02期
- 历史的越轨与文明的飞白——...
- 本文以贾平凹小说《山本》中民间史观的现代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鲁迅之语将这种时空和意识的跨越称之为"历史的越轨"。正是基于对百年来现代化历程中乡土社会衍变的整体...[详细]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贾平凹谦辞中的退与进
- 一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贾平凹的作品广受学界及普通读者关注且已在主题学、叙事学、审美学等层面被研究得相当充分,而研究界及批评界对于贾平凹创作姿态的关注却不...[详细]
- 《小说评论》2020年04期
- 浅析贾平凹小说中的民俗之美
- 贾平凹是当代文学界"乡土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在继承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彰显了乡土时光的流逝。贾平凹植根于广袤的农村地域进行小说创造,使得自己的作品与民俗文化...[详细]
- 《鸭绿江(下半月)》2020年09期
- 贾平凹方言写作论
- 一般而言,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作家的方言运用,与个体价值立场、国家文化诉求、民族认同意识等这些重大问题互相缠绕,展示着福柯所说的言语与权力的密切关联。贾平凹当然也不...[详细]
- 《小说评论》2019年02期
- 贾平凹诗歌创作研究综论
- 贾平凹的诗以叙事性为突出特征,注重在社会历史流变中对人性进行深切拷问,传统与现代表现手法并用,强调整体效果。影响资源方面,贾平凹钟情于古代诗歌。诗歌观方面,他把诗看...[详细]
- 《当代文坛》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