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宋在西蕃地区的屯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杨作山 下载(157)被引(4)


相关文章推荐
- 元代帝师和《太平记》中的西...
- 成书于日本室町时代的军记物语《太平记》详细描写了大元皇帝采用西蕃帝师的计谋成功灭掉了南宋。西蕃帝师这一人物的设定受到我国元代帝师制度的影响,对《太平记》最终的成...[详细]
- 《暨南史学》2019年02期
- 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
- 史籍中的"西蕃"除用于指称吐蕃外,更常用于指称西域的突厥语族群和印欧语族群。《元和郡县志·陇右道下·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的"西蕃"正指的是回鹘。《辞海》"西蕃"...[详细]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北宋时期西蕃与西夏关系述评
- 吐蕃与西夏党项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其远祖同属于羌族,唐时,吐蕃浸盛,威逼党项族内迁,唐未,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争,人民逃离,土地荒芜,牧场废弃,吐蕃王朝逐渐瓦解;居于河...[详细]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北元时代孛额教的复兴
- 北元时代孛额教的复兴额尔德木图大元忽必烈汗请西蕃佛教为大元国教,历代皇帝各拜善僧为“帝师”,因此,西蕃僧众有恃无恐,“国家财富,半入西蕃”①。西蕃佛教密宗尤为肆...[详细]
-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4年0...
- 论唐诗对唐与吐蕃通使活动的...
- 唐诗中对于唐与吐蕃通使活动的书写,反映唐与吐蕃之间有着多样的交往形态,不仅有中央层面的使节往还,地方上也有密切走动。通使诗情感内容的发展变化与唐蕃关系的曲折变迁息...[详细]
- 《学术界》2016年09期
- 杜审言《送和西蕃使》系年献...
- 《送和西蕃使》一诗,一直被认为是杜审言在唐高宗仪凤三年送娄师德出使吐蕃之作。但将诗中所述的时节、内容与娄师德出使之事相考较,其中矛盾之处颇多。考之于唐蕃关系的相关...[详细]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年03期
- 藏族史料书目举要(汉文一)
- 西藏地方位处西南边隅,古代交通不便,故汉文载记,相对而言,是少了些。又在印刷术未发明前,有许多著作,抄本流传,往往散佚,如唐李德裕的《西戎记》及《西蕃会盟记》等书目,仅...[详细]
- 《西藏研究》1981年00期
- 西夏服饰制度述论
- 西夏,亦称白高国或白高大夏国,文献或又称之西蕃、弥药、河西及唐古特等名,是两宋时期以党项羌人为主体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封建割据政权。西夏自公元1038...[详细]
- 《西部考古》2007年00期
- 从唐诗看金城公主入蕃和亲
- 与吐蕃和亲,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是唐朝的政策。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以敦睦唐蕃关系。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山南桑耶...[详细]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夏国诸州考
- 建立在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夏国,自从元昊嗣立(公元1032),至末主睍为蒙古所灭(1227),立国约二百年。如更上推至拓跋思恭的节度夏,绥,开始割据(881),则共达三个半世纪之久。但元...[详细]
- 《开封师院学报》1963年01期
- 论唐代诗文中的吐蕃异称——...
- 唐代很多诗文都提到"吐蕃",不过有些是以别称出现的,如"土番、西蕃、西戎"等。这些词都可表示"吐蕃"含义,写法又都与"吐蕃"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文章统称之为"吐蕃异称",并把它...[详细]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