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
《文学遗产》1995年06期 葛晓音 下载(1966)被引(97)


相关文章推荐
- 《李峤百咏》的祥瑞书写及其...
- 《李峤百咏》作为初唐五律定型过程中的范式,在对象选取、意象用典和意境营造中带有明显的注重祥瑞的特点。这与当时的宫廷咏物诗风以及李峤的官职和写作经验有关,同时也与当...[详细]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李峤百年研究综述
- 李峤,字巨山(645——714),赵州赞皇人。曾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就其仕历而言,他"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曾三次拜相,"封赵国公"亦曾四次被贬,最终"为卢...[详细]
- 《小说评论》2013年S1期
- 《李峤百咏》的启蒙思想与诗...
- 唐以前,蒙学读本以识字为主;到了唐代,诗歌被引入到社会诸方面,训蒙诗的创作便成了唐诗与文学、蒙学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唐训蒙诗以咏物为主,兼及咏史,《李峤百咏》即为各咏物...[详细]
-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 论李峤及其诗歌
- 初唐诗人李峤,文思“神敏”,诗赋“典丽”,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同乡苏味道并称“苏李”。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①。刘昫则曰:“...[详细]
- 《江淮论坛》1992年06期
- 论李峤诗歌中数字的运用
- 初唐诗人李峤流传下来209首诗,共有100首诗运用了数字,数字入诗的频率相当高。运用表格,统计了李峤每个数字的入诗频率,并且罗列了这100首诗歌中数字的运用形式,详细分析李峤...[详细]
- 《文山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 “苏瓌有子 李峤无儿”小考
- 李峤与苏瓌为武后、中宗朝重臣,"苏瓌有子,李峤无儿"之说,见于各种杂史笔记,有三种不同说法:中宗召二子问"所通书",苏颋之应答颇令中宗满意;苏颋为其父苏瓌守制,坚不起复;同...[详细]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武则天时代的举选与近体诗的...
- 李峤,"文章四友"之一,生当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他以才思、文词见招于武后,故而其文学活动也主要围绕宫廷展开。李峤现存诗209首,绝大多数为近体...[详细]
- 《文史知识》2001年03期
- 《全唐文》李峤卷考辨厘正
- 《全唐文》李峤卷考辨厘正陈冠明李峤为初唐政坛、文坛重要人物。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任武后、中宗二朝宰相,官至中书令,封赵国公。睿宗时以特进致仕。...[详细]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Z1期
- 截长为短之妙
- 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在出逃之前,乘月夜登上兴庆宫勤政楼,命梨园子弟唱曲。伶人唱李峤的诗道:“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祗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详细]
- 《人文杂志》1992年06期
- 李峤咏物诗小析
- 李峤咏物诗内容丰富,手法独特,咏物范围广,种类全面,且多合律,讲究修辞等特点,而被视为"文章宿老",但其咏物诗却因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而为历代许多文人所诟病。实际上,李峤...[详细]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 蒙学视野中的李峤《杂咏诗》
- 初唐李峤的《杂咏诗》 ,是一组自成体系的咏物五律。它不仅在诗歌史上独具特色 ,是一部应时的诗体创作蒙学教材 ,在蒙学史上更是不同凡响 ,既符合蒙学传统 ,又具有新的开拓。...[详细]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