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施蛰存与“红楼梦研究”批判
- 1954年,施蛰存参与了几场关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会,发表了与主流观点一致的声音。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他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他走上古典文学研究的道路,深...[详细]
- 《红楼梦学刊》2022年03期
- 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一百廿周...
- ~~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刘波<正>~~[详细]
- 《红楼梦学刊》2020年04期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六...
- 乐天揽晚霞1977年5月,俞平伯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他为之感到欢欣。8月,作为著名学者,他被分配住进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全国社科院"高...[详细]
- 《传记文学》2017年12期
- 简析俞平伯早期散文的审美风...
- 俞平伯早期散文是五四散文的一部分,"五四"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俞平伯的散文因此也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即因驳杂而产生的涩味和因融合而铸就的中和之...[详细]
- 《唐山文学》2016年02期
- 俞平伯与他的散文
- 无论是秦淮河的月影灯彩,陶然亭的皑皑白雪,西湖的湖光山色,还是寓居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拨动作者的心弦,促使他用委婉而有情致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曲。一、"桃...[详细]
- 《知识文库》2017年13期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五...
- 1965年与1966年之交,文化大革命运动发起前夜还是平静的。平时很少出门的俞平伯,甚至还外出参观了两次。一次是1965年12月14日,俞平伯去北京郊县昌平县,参观该县举办的半工半...[详细]
- 《传记文学》2017年11期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二...
- 避难进"红楼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事件发生时,俞平伯支撑着的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当时,俞平伯家一共6口人,除了55岁的他与59岁的夫人许宝驯外,还有母亲许之仙、长女俞...[详细]
- 《传记文学》2017年08期
- 俞平伯的忧郁
- 俞平伯在红学上的贡献,自不必赘言。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开始于胡适一九二一年的考证论文发表之后,与胡适的文献考证不同,他是文学考证派,关涉的是趣味。俞平伯在文献上得到了顾...[详细]
- 《读书》2011年03期
- 莫信诗人竟平淡——从俞平伯...
- 全集不全几乎是一种必然。因为一个写作者,尤其是一个有资格出版全集的写作者,不可能对自己一生中所有的文字都有收存,而其他人更难以做到这一点。退一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等...[详细]
-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10期
- 论俞平伯散文的古典趣味
-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特色的散文作家。他是个文化感极强的人,身上较多地留存着我国古代名士的气质和风度。在他的散文中洋溢着浓厚的古典趣味,构成了其散文一道独...[详细]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俞平伯的最后一篇遗作
- 这篇文章是一九九○年所写的,当时未即发表,现在捡出来发表,已经变成史料了。最近香港的几份报纸都刊载着俞平伯先生以九十一高龄,于本月十五日在北京南沙沟寓所逝世的消...[详细]
- 《新文学史料》199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