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怎样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
《文教资料》2020年03期 李丽; 下载(19)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以媒为“媒” 锦上添花——...
- 品德与社会课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但从其教学特点看,它对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学生的道德意志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性,而多媒体和品德与社会课的整合恰恰...[详细]
- 《浙江教育技术》2012年05期
-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在情境中绽...
-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价值取向。品德与社会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才...[详细]
- 《新课程》2020年44期
-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 品德与社会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站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角度,主要从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详细]
- 《中国农村教育》2020年12期
-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方式...
-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小学教育逐渐成为诸多家长与学校关注的重点内容。大量的人员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对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详细]
- 《祖国》2019年22期
- 诱发“累积效应” 推动学生...
- 在树立创生意识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多学科课程资源和多方生活教育资源,数管齐下,不断累积多方资源,使学生的经验有所积累,能力得到积聚,通过"累积效应"促成学生的持...[详细]
- 《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10期
- 找准视点,让儿童体验品德与...
-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儿童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在...[详细]
- 《好家长》2019年79期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教学...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学生兴趣爱好与培养的课程,有利于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可以很好的促进小学生...[详细]
-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年06期
- 信息化视域下小学思想品德与...
- 随着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如何促进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优化,提高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详细]
-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09期
- 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
- 课堂中巧妙构建生活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教学时,利用三张表格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熟悉的、灵动的"生活场",以...[详细]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年01期
-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管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信息...[详细]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02期
-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生活化”...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打破教材体系的束缚,从学生的整体理解需求出发,关注学生思想价值观、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素养,以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来引导...[详细]
- 《小学生(下旬刊)》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