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里聚形象,在质疑中见精神——《庄子》解读初探
《文教资料》2011年28期 张武慧; 下载(39)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再现《庄子》的永恒魅力——...
- 如果要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遴选10部代表作,那么,《庄子》一书肯定会入列,且无疑将名列前茅,独领风骚。正因为《庄子》一书的独特地位与价值,所以,千百...[详细]
- 《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12期
- 试论《老子》对《庄子》叙事...
- 从叙事隐喻的角度看,《老子》叙事隐喻仅以现实生活作为始源域,《庄子》中的叙事隐喻都为著者虚构的隐喻,即"歪曲现实"隐喻和"歪曲历史"隐喻。《庄子》在叙事人物和叙事结构...[详细]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6期
- 新的文化语境中《庄子》之文...
- 近40年庄子研究成就突出,著述数量空前,其中杰出之作质量优异,对于《庄子》文献、解释史、哲学等有更细密、透彻的梳理和论述。相当多的优秀论著或充实深化了先贤定论而更清...[详细]
- 《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04期
- 《庄子》中的孔子
- 《庄子》中记述孔子言行二万余字,是精深认识孔子全人的富矿。而古今学界多以其门户之见,尤其是对"寓言"一词的误解,一向予以轻忽。兹就庄子学术渊源系老子与孔子的双兼祧,尤...[详细]
- 《台州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 《庄子》之“忘”义辨
- 《庄子》中"忘"字多见,古今诠《庄子》者或随文直书而不加详解,或多将"忘"笼统诠作"忘记(掉)"义,故其说或语焉不详而不确,或多违庄旨而有误。今基于时代背景,结合音义通转的...[详细]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 论《庄子》“相”与“独”的...
- 《庄子》一书中,"相"字的使用颇具深意,除语言学意义上的"互指"涵义外,在哲学层面上尚有"反指"意味。其中表"互指"之义的"相"多运用于对人类群体性生活的描绘与经验认知的揭...[详细]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郭象对《庄子》的“误读”
-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郭象的《庄子注》以其创造性的"误读"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诠释进路。郭象之"误读"源自魏晋特殊的历史情境,是郭象在理解庄子原意下作出的另类解...[详细]
- 《滁州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 析论《庄子》书中的两种“自...
- 《庄子》书中有两种"自然"概念:第一种是书中直接使用的"自然"一词;第二种是书中没有直接使用"自然"这个概念,却相当于自然界或自然物的大量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庄子》书中...[详细]
- 《哲学动态》2019年12期
- 浅谈庄子性情观
-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最为人熟知的思想莫过于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庄子把世间万物等同为一,把生死看作夜旦之常,甚至在他眼里,现实和梦境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详细]
- 《人文天下》2020年Z1期
- “天地之正”与《庄子》自由...
-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主观化解释取向,表现为解除自由与天理所表达的客观秩序的关联,通过去政治化方式达到对自由的审美化、境界化、心理化处理。这一解释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详细]
- 《现代哲学》2020年02期
- 从《庄子·天下》谈诸子对“...
-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上的黄金时代,然而,诸子百家自身对于"百家争鸣"局面一直抱有批判态度。《庄子·天下》是典型的战国时期学术批判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诸子对各家...[详细]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