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孤独”的秋——《故都的秋》再读
《文教资料》2010年31期 王雪莲; 下载(299)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知人论世话清秋——《故都的...
- 散文作品的精髓在于形散而神聚,"神"乃精神情感,文章之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谓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名作,其中浓郁的情感令读者回味无穷。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时代背景、作...[详细]
- 《名作欣赏》2019年33期
- 轻风吹到胆瓶梅——浅析《故...
-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经典名篇,当下对其研究多停留于"悲秋"与"颂秋"的把握上,而反复细读,这篇短短的散文蕴含了郁达夫的生命态度与生命追求,其中表现的既有郁达夫中...[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11期
- 诗化情境下生命体验的潜在表...
- 《故都的秋》作为郁达夫的抒情散文佳作,正是在书写静谧闲适的审美体验中,对读者间接抒发出个人的苦闷心绪,在抒情感怀间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抽象暗合的"共鸣情感"。在"情绪结...[详细]
- 《北方文学》2019年36期
- 简析《故都的秋》的美学价值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风格独特的散文。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落寞...[详细]
-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6期
- 互文视野下看《故都的秋》的...
- 将《故都的秋》~([1])的语言风格置于互文性理论的视野下,从文章篇内、篇外体现出来的"有标记互文",系连文本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无标记互文",得出《故都的秋》隐性的语言...[详细]
-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年07期
- 《故都的秋》中的两个闲人
-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先生经典散文《故都的秋》中两个闲人的描写,分析论述了作者对故都、故国的浓厚情感,用闲人的悠闲反衬出作者的忧思,用闲人仅关心天气的冷暖反衬作者深沉的...[详细]
- 《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
- 追求者的纯真之情,还是孤独...
- 评价一篇作品,进而研究作者的思想,前提是认真学习作品本身。那末,我们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学习到的是什么呢?一是要赶上故都的秋,不允许自己迟到,也不允许自己早退的认真...[详细]
- 《语文学习》1990年05期
- 品读《故都的秋》的“美”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谓是一篇独具特色的美文,美就美在其"色彩浓,回味永"的画面和"清、静、悲凉"的意境,美在作者随处流露出的情趣,美在它令人"百读不厌"的浓郁书卷气和风...[详细]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 对《故都的秋》进行情感分析
- 引言《故都的秋》于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因当时我国正处于战乱时期,作者郁达夫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故此在本文体现出"秋"的悲凉,这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宣泄;...[详细]
- 《中国文艺家》2018年10期
-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悲情...
- 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出的情感有孤独、寂寞、感伤、悲凉,还有对故都之秋的赞赏,以及对故都的由衷喜爱之情等。可是面对这些复杂的情感,在不了解郁达夫...[详细]
- 《北方文学》2016年19期
- 郁达夫《故都的秋》剖析
- 郁达夫《故都的秋》很有特点,在文章中就可以得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所描写的秋有清静悲凉等特点,不禁要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秋,这要和郁达夫...[详细]
- 《青年文学家》2016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