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性观的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文教资料》2009年04期 尚华燕;郭江波; 下载(395)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变今之俗——孟子读法七则
- 修身心法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详细]
- 《书城》2019年12期
- 民、仁、天下——论孟子对天...
- 孟子天下范式是对西周天下范式的继承与革新,其继承体现为对"保民"思想的承接,其革新体现为悬置至上神"天"为天下范式的基点,代之以"民",直接以民心解释天下的合法性。经此转...[详细]
- 《孔子研究》2019年06期
- 试析孟子关于“父母之过”的...
-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以继承孔子思想自居,并且有所发展与创新。就"父母之过"这一涉及亲情与法律两个维度的问题,孟子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就孟子孝论中关于对"父母之...[详细]
- 《华夏文化》2019年04期
- 《论语》《孟子》中“敬”与...
- 本文尝试在《论语》和《孟子》的文本范围内对"敬"字的意涵进行梳理和理解,通过"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敬"的丰富意涵。"礼"是"敬"的外在显现,和孔子...[详细]
- 《文化学刊》2020年01期
- 孟子与三代时期的小共同体治...
- 孟子的治理思想,主张以各类小共同体作为政治、社会整合的凝结核。孟子所推崇的三代的井田,并非所谓"土地国有",而是一种村社共同体。换言之,井田制下的土地既非"国有",也非...[详细]
- 《孔子研究》2020年01期
- 《孟子》对毛泽东的影响
- 毛泽东特别欣赏孟子对不为与有为关系的认识,多次引用和发挥孟子这方面的思想方法。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详细]
- 《当代贵州》2020年10期
- 《孟子》“其”字结构和功能...
- 《孟子》语言精练、表意准确,"其"字的使用频率极高,文中共580处,词性灵活、用法不一。本文将对《孟子》中"其"字的词性结构和语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用数理论证的方法,展现"...[详细]
- 《名作欣赏》2020年12期
- 孟子“性善论”研究综述
- "性善论"可以说是孟子的各个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创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而它自出现以来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他和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自然人性论"等都形成了交...[详细]
-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年04期
- 心的两面:论孟子的心灵观念
- 在中国思想传统中,孟子有意识地区分身心,首先将心灵问题变成一个思想问题。孟子认为,心灵之功能可以区分为永恒的和情境性的两种:第一,"思"是一种心灵的欲求,欲求的对象是理...[详细]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
- 普遍性的追寻:何谓孟子的“...
- 作为孟子"四端之心"中颇为重要的一端,"恻隐之心"在孟子人性善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历来有关"恻隐之心"的解释可分为本体向度的阐释和经验向度的阐释两类。然而,这两种阐释...[详细]
- 《孔子研究》2020年02期
- 从自然之气到生命之气——孟...
- 关于"浩然之气"的解说,前人之述甚多。然则"浩然之气"多解释为物质之气,或至刚至大的道德精神,或两者之结合。本文从文本结构出发,结合孟子当时之语境进行阐释,探寻文本自身...[详细]
-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