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钟敬文先生的旧体诗作
《文教资料》1998年01期 廖辅叔 下载(35)被引(2)


相关文章推荐
- 民间文学研究中考据方法的运...
- 考据作为中国本土的一种注重客观实证的学术研究方法,也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一,是早期的民间文学学者常用的技术手段。钟敬文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古典文献功底,在马克思...[详细]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钟敬文先生的散文
- 钟敬文先生的散文郭志刚今年是“五四”运动78周年,而钟先生正在度过他的95岁华诞。95减去78,提醒我们注意,钟先生当年正好以青春姿态参与了“五四”运动刚刚开创...[详细]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
- 深切怀念钟敬文先生
- 中国民俗学之父的世纪老人钟敬文先生与世长辞了。钟老生于1903年,广东海丰人,1927年发起成立民俗学会,历任中山大学,北师大教授兼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详细]
- 《中华诗词》2002年01期
- 民俗学与民族文学——重温钟...
- 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所具有的多学科学术脉络。这一点,在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详细]
-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03期
- 歌谣学运动的代表性成果——...
- 钟敬文先生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搜集、记录和研究客家山歌是他田野作业的最初尝试。尽管是...[详细]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诗性哲人”钟敬文的民间文...
- 本文从诗人气质角度,论述了钟敬文先生的民间文艺学思想。通过特征分析,发现他的缺点正孕育于优点之中的悖论式存在,皆为诗人气质所致。这也是钟敬文先生所不同于其他文艺学...[详细]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钟敬文先生早期的散文创作
- 钟敬文先生散文创作的初始阶段曾深受周作人闲话体散文的影响,但钟敬文在本质上并非一个智者而是一个诗人,这决定了他后来的散文创作从闲话体转向抒情体。他以一颗伤感之心对...[详细]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 钟敬文先生的传说研究:在真...
- 本文通过评述钟敬文教授一生关于传说的著述,把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传说是一种特殊的虚构作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传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钟先生是在特殊与一般、真实与虚构、历...[详细]
- 《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 钟敬文先生的《山海经》研究
- 《山海经》这本神奇而玄奥的古老典籍,自问世以来,就作为一个难解之谜挑动着学者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两千多年来,探赜索隐者可谓络绎不绝,但真正能够登堂入室、窥其奥妙者却...[详细]
- 《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 整体文化视野中的修辞论诗学...
-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怎么同诗学联系起来了呢?难道说他也是一位诗学家?初看起来,这一疑问是有道理的。谈起20世纪中国诗学界,人们经常提到的诗学“大家”不外乎梁启超、王国维...[详细]
- 《文教资料》1998年01期
- 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 曾经读过现代散文家钟敬文先生的《岁尾年头随笔》,文中他这样诠释文人的年节情怀:大自然本身并没有什么年岁的区分,它不过是遵循一种法则在不息地运行。人类本着他的生活需...[详细]
- 《今日海南》2016年02期